棄北大入內閣
就在日本正式投降的第二天,國民政府教育部長兼中央研究院代院長朱家驊找傅斯年談話,讓其出任北京大學校長,為複員北平做準備。(南按:時朱已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職改任教育部長。)同時承諾傅斯年賴以起家並作為根據地與大本營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仍由傅本人牢牢地攥在手心,他人不得染指。朱家驊最後強調,這一決定不隻是教育部和行政院,更是介公的旨意。
早在抗戰勝利前夕的1945年5月31日,國民黨一中全會常務委員會宣布行政院院長蔣介石、副院長孔祥熙辭職照準。遴選宋子文當行政院長,翁文灝為副院長,受命組閣。由於宋子文與時任西南聯大常委、北京大學校長的蔣夢麟皆為留美派係的首要人物,且二人關係密切,宋便拉蔣夢麟出任行政院秘書長。蔣夢麟在翁文灝的幫腔與自己的妻子陶曾榖串通、蠱惑下欣然同意,並於6月答應就職。
時蔣夢麟正在美國考察教育和采購洽商教學儀器、圖書,同時物色一批新教授,以為即將勝利複員的北大重建做準備。想不到圖書儀器沒到手,要聘請的人沒見到一個影子,自己卻棄北大當起政府的官僚。這一決定不但事前未與北大同人商量,事後也不致信向北大教授們解釋。更離譜的是,蔣自美國回國經過昆明也未下機到聯大看一眼,徑飛重慶。直到6月末,蔣夢麟才給北大曆史係教授兼校秘書長鄭天挺寫了一封信,說明自己到行政院當官的事,並有自己“仍可兼任北大校長。西南聯大常委事擬請周炳琳先生代理。北大事務擬請你偏勞”[1]等語,這一不合常情的舉動,立即引起北大教授們的強烈不滿,法學院院長周炳琳對此事尤為憤慨,感情異常衝動,大罵蔣夢麟不仁不義,無情無義,典型的混賬王八蛋。接信的鄭天挺也氣憤地對周炳琳說道:若“果有此事,未免辱人太甚,不惟(蔣夢麟)個人之恥,抑亦學校之恥”。又說:“(蔣)師果允之,則一生在教育界之地位全無遺矣!”[2]在鄭天挺等教授們的眼裏,蔣夢麟是天下士林罕有其匹的重量級甚至宗師級人物,這樣的人物在抗戰勝利之際拋棄北京大學,去做一個宋氏門下的幫閑者,實在令人費解和感到悲哀。但蔣夢麟對此卻不以為然,照樣我行我素,在蔣氏看來,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實屬有著不得已的理由。
1886年生於浙江餘姚錢塘江岸蔣村的蔣夢麟,原名夢熊,字兆賢,別號孟鄰。按蔣夢麟在自傳中的解釋,蔣姓始祖是周代替成王攝政的周公的第三個兒子,被分封到黃河流域下遊一個叫“蔣”的小地方,後來子孫統以蔣為姓氏。
3世紀之前,蔣氏一支遷往長江流域,因而有了江南無二蔣的說法。據蔣氏家譜雲,蔣夢麟一支的祖先是元末從徽州遷到浙江奉化,又從奉化輾轉來到餘姚定居,繁衍開來的,與一直在奉化居住的蔣介石一支屬於近族,後來蔣夢麟一直受到蔣介石的尊敬和照拂,與二人同族同宗有一點關係。
蔣夢麟幼年在家鄉餘姚蔣村私塾讀書,12歲進入紹興中西學堂,開始學習外語和科學知識。後參加家鄉科舉考試,得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學,次年2月入加州大學,先習農學,後轉學教育。1912年於加州大學畢業後,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杜威(John Dewey)攻讀哲學和教育學,比同門的胡適進入該校早了三年。1917年蔣畢業時,胡適也完成了哥大的學業即將離校。
兩人不同的是,胡適於這年5月在答辯場上“麵如死灰”,口吐白沫,差點昏倒在地,終未闖過最後一道鬼門關。而端坐殿中專管在鬼錄上簽名的閻王爺兼教授老頭子杜威,隻是捋著自己花白的胡子假裝糊塗,壓根不把眼前這位黃皮膚的“支那蠻”放在眼裏。年輕的胡適折戟沉沙,愴然淚下,不得不卷起鋪蓋,含恨離開哥大,赧顏東歸。這一年3月,蔣夢麟在哥倫比亞大學答辯場上躍馬挺槍,過關斬將,連續掀翻了幾位端坐在主考台上不可一世的活閻王,終於突出重圍,闖過鬼門關,一舉拿下了該校哲學和教育學博士學位,大功告成。而同出一個師門同期畢業的胡適,拿到該校博士學位要比蔣夢麟整整晚了10年,而胡適坐上北京大學校長的椅子,則比蔣夢麟晚了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