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日本海軍進攻中途島,遭到美國海空部隊的拚死抵抗,日軍有4艘航空母艦和多艘驅逐艦、戰列艦被擊沉,從此在太平洋戰場被迫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守。8月,美軍在所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發動反攻。此後,日軍在太平洋上連連受挫,節節敗退。漸已控製太平洋局勢的美軍從瓜達爾卡納爾島開始,在所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北部著手大規模反攻。由於日軍拚死阻擊,美軍進展緩慢,曆時半年苦戰才勉強攻下瓜島。之後,美國海空軍痛定思痛,一改過去傳統教科書式的作戰方法,實施全新戰略,這戰略如同當年成吉思汗之運用草原上鐵騎流動戰術,具有空前的革命性,使得日本軍隊手足失措,全盤皆翻。
日本方麵初以為美國反攻是一島一島打過來,殊不知美國新戰略的實施,把太平洋當作成吉思汗的歐亞草原,運用越過堡塞的萬裏長驅、越島進攻之戰法,即暫不進攻日軍某些防守頑固的島嶼,而是憑借強大的戰艦越島而過,在新幾內亞北部采用蛙式躍進式速攻戰術,長驅直入,直逼日本本土,從而使部分防守島嶼孤立無援,成為一座毫無戰略作用的死島。此外,日本軍方原以為美國海軍接近自己所有陸上空軍基地時,便是自己得手之時。殊不知美國的海空軍實力以空前的速度巨增,與日本海空實力差距越來越大。美國僅1943年製造並編入現役的航空母艦就有39艘,而日本直到1945年戰敗時,全部用於戰爭的航空母艦才不過25艘。
1944年7月,中太平洋美軍接連攻占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裏亞納群島。11月,美軍出動B—29遠程轟炸機,從馬裏亞納群島的塞班島、關島起飛,直撲東京,實施連續大規模轟炸。另一路美軍從西太平洋沿新幾內亞北部進攻,與英、澳、荷軍隊會師後,攻占新幾內亞西部。1945年2月,兩路美軍勝利會師,重返菲律賓。6月,美軍迫近日本國門,號稱天下第一的無敵戰艦“大和號”被擊沉,日本海軍全部被摧毀。
幾乎與此同時,在國際矚目的緬甸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在初期受挫之後,重新集結精銳與美、英、印、東非、西非部隊,於1943年10月在緬甸北部和西部投入反攻。在盟軍節節勝利的形勢下,緬甸國民軍和遊擊隊於1945年3月底發動總起義,5月1日克複首都仰光,日軍在緬甸的戰略徹底告敗。
在中國本土戰場上,由於中國軍民堅持不懈地抵抗與反擊,終於粉碎了日軍企圖以戰養戰,把中國占領區變為太平洋戰爭“兵站基地”的計劃,有力地配合、支持了盟軍對日實施全麵反攻。
在這樣一種全新的戰略戰術與政治格局下,為了保障各戰區文化遺產免於戰火,國民政府專門成立了中國戰地文物保護委員會,配合盟軍對地麵文物實施保護。居住在李莊的中國營造學社負責人、古建築學家梁思成被征召至重慶,以委員會副主任身份,負責編製一套淪陷區文物目錄,包括寺廟、古塔、陵園、考古遺址、博物館等一切重要人類文化遺產。與梁思成同時來到重慶的,還有助手羅哲文。
羅是中國營造學社1940年年底在李莊招收的練習生。當時梁思成等人剛從昆明遷往李莊,急需一個青年人幫助學社同人處理雜務和繪圖等事宜,決定在當地招收一位可堪造就的青年學生前來工作。據羅氏本人回憶:“那時,我還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青年,剛從中學出來,在宜賓的一家報紙上看到一則中國營造學社招考練習生的廣告。至於這一單位是幹啥子事情的並不知道。隻見考題中有寫字、畫畫、美術等內容,我對此很感興趣,便去投考了。喜出望外,果然被錄取了。後來才知道,眾多的考生中隻錄取了我一個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