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理者過度自信衡量指標文獻綜述(2 / 2)

這種方法衡量管理者過度自信具有較高的可信度,隨著我國上市公司盈利預測披露體製的逐漸完善,充足的樣本數據能夠獲得。因此,這種方法在實踐中又一定的可操作性。

五是主流媒體評價。Malinendier和Tate(2007,2008)手工整理了《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媒體對CEO的評價,按照媒體評價的關鍵字判定管理者是否過度自信。Hribar,Brown等也采用了類似的媒體評價方法。這一方法有很強的主觀性,且在我國的主流媒體中評價信息很難收集,這種方式在我國不是很適用。

六是高管相對薪酬。Hayward和Hambrick(1997)最先采用這種方法,他們研究得出:薪酬高的高管更易過度自信,因此可以用CEO的薪酬與管理者中第二高的薪酬之間的比例來度量過度自信。如果CEO相對薪酬比高於行業中平均相對薪酬比則認為過度自信。薑付秀等借鑒了這種方法,采用高管薪酬相對比指標,即“高管薪酬前三名之和/所有高管薪酬之和”變量來衡量管理者過度自信。

七是並購次數。Doukas和Petmezas(2006)研究表明,過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傾向於實施並購,提出以管理者並購次數來衡量管理者過度自信,把三年內並購超五次的管理者定義為過度自信。當管理者高頻率地實行並購,表明他過於看好並購潛在收益卻忽視了並購風險,因此這種方法度量管理者過度自信有可靠性。但現實中,大部分企業都不會頻繁進行並購,樣本數據不充足,因此這種方法在實踐中缺乏可行性。

從以上的總結中,可知過度自信的度量方法各有利弊,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國內外的研究文獻中沒有一致的替代衡量指標,幾乎所有文獻都隻采用單一指標來衡量。因此本人認為在管理者過度自信衡量指標的構建上可以嚐試構建衡量管理者過度自信的綜合指數體係。

參考文獻

[1]郝穎,劉星,林朝南.我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過度自信與投資決策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5,5:142-148.

[2]Oliver,B.R.,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Confidence on Capital Structure,Working Paper,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2005,89-91.

[3]餘明桂,夏新平,鄒振鬆.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激進負債行為[J].管理世界,2006(11):104-112.

[4]Lin Y,Hu S,Chen M.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aiwan[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2005,13(5):52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