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築立麵樸素化。窯洞民居建築立麵非常樸素無華,由於其建築的特殊性,使得其隻有一個唯一的正立麵,俗稱“窯臉”。這唯一的立麵主要采取拱形結構,基本構建包括有門和窗,在裝飾藝術方麵從最簡樸的耙紋裝飾、草泥抹麵到磚石砌築窯臉,再發展到木構架的簷廊裝飾,無論家庭環境富裕或貧窮,人們都十分注重窯洞門臉的裝飾。
3.建築線條優美化。窯洞立麵構圖多以拱形曲線為重要元素,在手法運用上將這種曲線與女兒牆,護崖牆的直線因素形成對比。曲和直的對比使得窯洞建築的線條美感體現出變化和有致。同時,水井、雞窩等不同功能的小窯拱,大小不同,使這些曲線在統一中體現出節奏美感。窯洞拱形曲線概括起來有尖拱、半圓形拱、拋物線拱等,各地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建築立麵的表現上,門窗是拱形曲線的構圖中心。剪紙的窗花,生動的造型,鮮豔的色彩使整體立麵豐富有趣。
(四)生態改造價值
窯洞民居利用黃土地質,就地挖掘,取之自然,保護自然,融於自然,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地進行改造利用,不僅維護了原有的環境,保留了其生態性的特色,而且更有裝飾自然環境、美化地貌的特色。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窯洞可以說是充分體現出合理利用自然環境,節能環保的價值。
1.居住窯洞氣候適宜,有益健康。用於修建窯洞的厚重的黃土層具有隔熱、保溫、調節室內微氣候的特點,一年四季窯洞室內溫度都保持在20度左右,被人們稱為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空調,清爽宜人。
2.居住窯洞經濟節約、節能環保。窯洞的建造利用天然黃土建設成本較低,人力、財力話費較小,不需要或極少消耗木材和錢財,具有節省資源、節約土地的優勢。
(五)開發利用價值
古民居的存在是人類生活的寫照,一定曆史時期的建築帶有一定的地域文化及曆史文化特征,極具開發利用性。曆史不能再現但可以追溯,可以延續。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對古民居建築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從中了解和學習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傳承和發揚古老的曆史文化內涵,實現曆史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地結合,有效地發揮其資源優勢,在保護的基礎上,探討形成切實可行的開發利用途徑,尊重曆史保護曆史的同時,搞活經濟建設,滿足現代人體驗、感受、解讀優秀曆史文化的精神需求。
三、總結
河南窯洞民居建築風格獨特,空間秩序有條,層次豐富,建築立麵豐富多樣,構造合理,形式簡樸純粹,比例尺度宜人,用材自然等均表達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和獨特的文化價值。古民居是一定地域的環境、曆史和文化的綜合體,豫西窯洞民居資源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保護和利用價值,沒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築文化,便沒有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左滿常,白憲臣.河南民居[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2]員更厚.中國地坑窯院文化之鄉河南陝縣[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基金項目:2012年度河南省社科聯、經團聯調研課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豫西窯洞民居資源保護與再利用研究》。
作者簡介:於福豔(1983-),女,漢族,河南鄭州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