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園新區物聯網產業競爭力分析(2 / 2)

相關產業與支持性產業發展水平不足,新區目前缺少傳感器/芯片環節龍頭企業,缺少應用開發商和係統集成商,西南地區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和相對低廉的要素成本,引進係統集成商,加強在此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投資力度是必要的。新區在服務提供商方麵有優勢。總體看來,上下遊企業基本處於初級階段,部分關鍵環節的企業尚未入駐,已有的企業應製定長遠規劃,做大做強。

國際競爭與產業革命浪潮的機遇有利於物聯網發展。物聯網產業發展處於全球資源緊張、環境汙染嚴重、傳統產業麵臨優化升級的背景下,它的發展有利於解決經濟發展乏力、就業壓力、增強社會信息透明度、改善食品安全狀況、監測生態環境變化等,重慶應抓住現有機遇實現較快發展。同時,茶園新區的建設和發展有很強的政府支持力度,為產業發展創造了優越的外部環境。波特認為,政府政策的影響力固然可觀,但也有它的局限性,產業發展如果沒有其關鍵要素的搭配,政府政策再幫忙,也是扶不起的阿鬥。政府應該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信息安全的管理與控製,強化宣傳力度,為企業打開市場需求提供方便,同時對科技研發環節投入不可鬆懈。在涉及企業自身競爭力時,應減少政府幹預,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發展。

茶園新區物聯網產業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本、知識資源和完備的基礎設施,是產業發展的保障;雖然潛在需求巨大,真正拉動需求不僅需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更需要企業不斷創新、降低成本以適應客戶需求;由於龍頭企業較少,市場前景模糊,使企業處於觀望狀態而不能果斷製訂方案,因此,政府示範作用需要加強;上下遊產業已初步形成,但產業鏈上各環節發展不充分,影響良性互動,各企業應向產業鏈兩端擴展,增強上下遊企業的互動和資源共享。物聯網發展要抓住機遇,政府要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隻有這六方麵相互促進,才能使產業盡快進入成長期,帶動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美]邁克爾·波特著.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114-116.

[2]周曉唯,楊露.基於“鑽石模型”的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競爭優勢研究[J].理論導刊,2011(08).

[3]王光輝.物聯網戰略的國際觀察與思考[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0(04).

[4]“感知中國”物聯網聯盟.2010-2011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J].物聯網技術,2011(11).

作者簡介:孫豔(1988-),女,山西省太原市人,攻讀碩士學位,研究方向:城鎮化與城市經濟;姚建露(1989-),女,重慶涪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