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穩定性與可變性結合的原則。預算科目作為一種全國核算和預算管理工具,它本身具有較長期的連續性和適應性,保持相對穩定。但預算科目的設置涉及到各行各業,與各項財政、財務、預算、稅收法令、製度有關,因此,當政治經濟形勢發生變化時,為了適應管理和改革的需要,必須及時對政府治理成本科目及其分類進行適當的補充、修改和調整。
(二)分類
1.基於公共預算的政府腐敗治理成本功能分類。功能分類就是講腐敗治理成本按照不同的社會功能進行的分類,將腐敗治理成本分為類、款、項三級,主要是為了反映腐敗治理活動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標。其中,將類科目設置如下:一般公共服務、外交、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與傳媒、其他支出等。一般公共服務反映監察事務的支出,外交反映對外合作與交流、對外宣傳、參加國際組織等支出,公共安全反映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監獄等支出。每一類支出都體現了政府為了治理腐敗而花費的資金,這種分類對於了解和分析評價腐敗治理成本無疑是必要的。
2.基於公共預算的政府腐敗治理成本經濟分類。僅有功能分類是不夠的,因為腐敗治理成本的功能分類不能顯示出支出的具體標的和形式,它必須與腐敗治理成本的經濟分類一起才能更清晰地顯示腐敗治理的支出情況。腐敗治理成本經濟分類也可效仿預算支出的經濟分類,按照支出的標的和方式進行分類,將腐敗治理成本分為類。款兩項。反映人員經費的有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社會保障繳款、夥食費、績效工資、離休費、退休費、撫恤金、生活補貼、醫療費等;反映商品和服務購買的有辦公費、印刷費、手續費、谘詢費、會議費、勞務費、委托業務費、工會經費、福利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等等;反映固定資產和投資性支出的有房屋建築構建、辦公設備購置、專用設備購置、基礎設施建設、大型修繕、信息網絡建設、物資儲備、公務用車購置、其他交通工具購置等等。
這兩種分類從不用側麵、以不同方式反映看腐敗治理活動,結合起來就能夠的得到一個較為立體的形態,從而更好的反映政府腐敗治理的內容。
三、政府腐敗治理成本的會計信息披露
政府腐敗治理成本作為預算支出的一部分,應納入政府財務報告,從而對其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筆者認為,對政府腐敗治理成本的披露,不隻是要納入政府財務報告,還應該借助網絡這個載體直接向公眾披露,真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尤其是要讓群眾及時了解政府各項反腐活動,以便與群眾及時對政府的行為進行監督,促進政府行為規範高效。各級政府都應在自己的網站上提供最詳細的腐敗治理成本信息,老百姓可以從網站上下載各級政府的預算報告,並且可以隨時查詢政府預算情況,了解自己繳納的稅款去向。
參考文獻
[1]張月玲,張慧鑫.政府預算收支科目改革解讀[J].財會經緯,2007(05).
[2]郭傑,楊傑.地區腐敗治理與政府支持規模[J].經濟社會體製比較,2013(01).
[3]楊宏鬆.預算會計發展對抑製腐敗的功能初探[N].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