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西部地區利用外資存在的環境問題
環境汙染是指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有害物質或因子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國擴散、遷移、轉化,使環境係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對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生產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傳統的引資模式是以汙染密集產業為主,忽視對環境的保護,雖然獲得了經濟增長,卻破壞了生態平衡,滿足了部分人的近期需求,卻犧牲了整體人類的長遠發展利益,外資經濟已成為中國西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推動因素,在此背景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就更為重要了。
外商直接投資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的同時,在就業方麵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外商投資也對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安全帶來了巨大的負麵影響。由於經濟的快速粗放增長,造成西部資源能源的巨大消耗,主要汙染排放物總量逐年增加,2010年西部地區的廢水排放總量達到2467億噸,比2009年上升了36.4%,廢氣排放量總量達到98867億標平方米,比2001年上漲了148.9%,工業國體廢棄物產生達6897萬噸,較2009年上漲109.9%。外資引進對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麵。
(一)加劇了引資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居民身體傷害威脅麵大
西部地區水土流失現象嚴重,雖然西部地區山區麵積遼闊,資源豐富,但是西部大部分屬於偏遠的山區,山地麵積占了全國總麵積的3/4。並且由於遭受到各種人為的破壞,水土流失總麵積占全國水土流失總麵積的83%,高達104.7萬平方公裏。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幹旱災害嚴重,土地荒漠化日益嚴峻,草原嚴重退化,這些環境的破壞阻礙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念,同時對居民的人身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二)加重了生態環境的負擔,增加了環境質量的成本
西部地區由於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及能源資源,這使得西部地區的工業發展主要集中在煤炭、電力、石油化工及天然氣等方麵,這就決定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隻能是“三高一低”的形式,即:高消耗、高汙染、高排放和低經濟效率。為汙染的質量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以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5個地區的二氧化硫排放情況為列,外資利用項目多、比重多的省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就大,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相對增加,環境質量的成本也相應增加。
參考文獻
[1]禹正權.西部地區利用外資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2.
[2]蘇麗麗.西部地區外商直接投資的現狀、原因分析和政策取向[J].經營管理者,2009(20).
[3]姬建軍.西部地區利用外資製約因素與對策討論[J].特約經濟,2011(07).
[4]沙勇.利用外資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2(04).
作者簡介:安丹(1989-),女,貴州遵義人,貴州財經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