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師授課缺乏實戰經驗
財務管理專業所涉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故要求大學教師具備較高的實戰經驗以提升其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與運作進行講授,提升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但目前高校的任職環境基本決定了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因而其並不太了解企業具體的經營方針和操作規則,故在教學中缺乏相應的針對性與指導性。所以目前財務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便是高校教師缺乏實戰經驗,不能緊密地將理論與實務有機結合。
四、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措施探析
基於目前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當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改革:第一,增強教師教學時與學生的互動;第二,加強高校與外界的聯係;第三,加強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一)改進教師占主導的教學模式
高校教師傳授知識占主導模式天經地義,但為了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掌握與消化,增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判斷能力,高校財務管理教學模式應逐步轉變教師完全占主導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在講解重要知識點後提出相應問題、布置相關作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該章節的學習當中。上述教學模式的轉變不僅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與課後練習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同時也能增加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調動其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二)加強高校與外界的聯係
財務管理專業是工商管理學科體係中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校外實踐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延伸。高校學生通過校外實踐能夠較好地理解、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增強學生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這有助於學生畢業後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因此,高校應努力增強其與實務界的聯係,即學校應與外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財務公司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定期組織學生到上述單位進行認知實踐,這不僅有利於增強學生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以促使學生更好地領悟自身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校畢業生麵臨的就業壓力。
(三)加強財務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高素質教師隊伍
教師是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的主導力量,也是培養學生理論聯係實際的重要導師。針對高校財務管理教師缺乏實戰經驗的問題,學校應與各類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交流機製,鼓勵高校財務管理教師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到上述單位進行調研實踐。上述培養機製不僅能夠促使財務管理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難點與問題所在,拓寬教師的實踐能力,促使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實務當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課堂教學,以提升教學的針對性與實踐性。同時,學校也應定期組織校外實務界人士到校內交流、研討,以提升教師從實務環節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綜上所述,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應緊密依托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思考與實務能力,加強高校與實務界的溝通交流以促使學生的實踐活動,最終提升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治.對高校本科財務管理教學的再思考[J].會計師,2013(06).
[2]王宏偉.案例教學法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3(07).
[3]張雪萍.高職財務管理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2(33).
作者簡介:彭丁(1984-),男,四川成都人,管理學博士,西華大學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財務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