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金融工程的財務風險管理創新(2 / 3)

四、金融工程工具衝對財務風險

傳統的財務風險規避方式是通過減少債務、壓縮投資等措施以達到降低現金流波動的目的,但是這就意味著企業失去了一種重要的融資渠道,也放棄了一些潛在收益的投資機會,而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其他影響現金流風險的因素仍然存在。因此,這種消極的風險管理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於企業發展的要求,人們逐漸將目光轉向了利用金融工程工具積極對衝乃至利用財務風險。

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等金融工具在最大限度降低現金流風險的同時還能確保公司有足夠可利用的現金流量投資於有利於企業發展前景的項目,從而對現金流波動性進行套期保值。企業內部可利用現金流量並不總是剛好滿足投資所需的資金,有時會供過於求導致資金閑置,有時又供不應求,而外部融資成本昂貴又導致投資機會流失,這種現金流量與使用時間窗口的不匹配導致了投資偏離最優水平。現金流量套期保值能減少這種不平衡以及由此帶來的投資扭曲,不僅僅簡單地減少企業現金流量的波動性,還能使企業更好地保持資金需求與內部資金供給的一致。

實物期權作為另一種新興的風險對衝管理工具,其目的是通過最優執行策略降低下策風險並擴大上升空間,進而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了如何在不確定性環境下進行戰略投資決策的思路。利用實物期權來控製企業的現金流風險,在減少了淨現值波動性的同時減輕了企業的營運風險,在利用金融工程工具積極管理財務風險的實踐方麵起到了探索性作用。

五、國外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等成熟金融市場國家的研究者和企業管理者在結合金融工程、公司財務和企業風險管理等眾多理論的基礎上,對財務風險管理理論進行了大力的創新和發展,取得許多創新性的研究成果並在實務操作中廣泛應用。目前,不斷開發更精確的風險建模能力和設計更完美的衍生產品(如天氣衍生品、環境汙染信用衍生品及經濟指標衍生品等)來度量和規避風險是財務風險管理發展的前沿領域。我國經濟正以更快的步伐融入到全球化進程中,財務風險管理也應成為企業管理層應充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的深入,基於金融工程技術的財務風險管理理論將會在不斷創新的資本市場環境下獲得長足發展。

然而,我國學術界和實務界對利用金融工程技術和金融衍生產品來管理財務風險的研究和實踐還處於初級階段,隻是簡單的介紹國外的理論,缺乏結合本國實際的探索和運用,存在金融衍生產品不多、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等問題。因此,我國對金融工程運用於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和實踐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從監管部門而言需要完善金融市場構架

1.為非金融企業打開參與金融市場的通道。金融市場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平台和基石,能否參與金融市場和參與程度的高低都會阻礙企業現金流量套期保值戰略實施的效率。我國目前已建立了同業拆借、票據市場、外彙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基礎性金融市場,但這些市場目前主要的參與者還是以金融機構為主,很多市場對非金融企業來說存在準入門檻,有的即使可以進入也存在諸多障礙,導致非金融企業參與的程度很低,因此必須不斷擴大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為非金融性企業參與搭建平台。

2.完善金融市場創新的法規體係。由於我國現代金融體製建立的時間較晚,相關法規尚不健全,至今還沒有一步完善的關於金融創新產品的法律法規。同時,資本市場多頭監管、有效市場還未建立等問題都阻礙著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所以必須完善金融市場創新的相關法規,爭取早日實現統一監管,為金融創新提供一個有利的法製環境。

3.大力推動金融衍生產品創新。在當前金融創新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下,我國金融市場的創新力度遠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金融衍生工具品種太少,創新受到一定的限製。因此,必須大膽進行交易機製和交易產品的創新。我國雖然已經建立商品和金融期貨交易所,並推出了遠期、利率互換、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衍生品交易,但是深度和廣度都還不夠,金融產品交易不活躍,未能充分發揮其套期保值的功能。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此類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用,同時開展實物期權、信用違約互換等風險管理新品種,創造出更為新穎的金融產品,為企業抵補利率、彙率、商品價格等波動引發的財務風險提供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