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危機以來A+B股價差變化的實證研究(2 / 2)

其中,PM代表A+B股價差,用B股占總流通股本的比例SQ來驗證差別需求假說;用B股對A股的相對換手率TO來驗證流動性假說;用上市公司A股加B股的總流通市值SI來驗證信息不對稱假說;用A股對B股的收益率之比R來驗證投資理念差異假說。由於本文選取的是股票月度交易數據的連續觀察值,為了更好的控製自相關特征,在模型中加入了A+B股價差的上一期值。

在估計回歸參數的時候,本文采用廣義矩估計方法(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運用GMM對參數進行估計和檢驗時,通常不需要考慮模型設定以及設定誤差的問題,且能順帶解決截麵數據中的異方差問題。

三、模型實證檢驗結果

A+B股價格差異在不同時期的情況不同,各種因素對股價差異的影響也不同,08年金融危機以來A股市場的行情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文選取了截止至2013年9月30日85家A+B股上市公司自08年以來的月度交易數據,數據來源於國泰安數據庫。

根據以上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如下的回歸結果:

PMi,t=0.984*PMi,t-1+0.802*SQi,t+0.003*TQi,t-0.013*log(SIi,t)+0.039*Ri,t

se= (0.0089)(0.2244)(0.0039)(0.0027)(0.0026)

t= (109.87)(3.5756)(0.8548)(-4.916)(14.747)

R2=0.9804;2=0.9800

對模型的實證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B1顯著為正,表明A+B股價差存在著較為顯著的自相關特征;B4顯著為負,規模越大的上市公司,投資者獲取信息的難度越小,表明國外與國內投資者之間的確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差異;B5的符號為正,與投資理念差異的預期一致,表明不同的投資者對於投資風險的厭惡程度的確存在著差異。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B2顯著為正,與差別需求的預期相反,說明投資者需求不能決定股票流通數量以及其在不同市場上的分配情況,這主要是由公司供給來決定;B3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為零,與流動性差異的預期不一致,表明價差與相對流動性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綜合來看,金融危機以來A+B股價差的變化顯現出新的特征。差別需求和流動性差異對A+B股價差不再具有解釋力,信息不對稱差異和投資理念差異是對價差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

四、結論與建議

實證結果表明,信息不對稱差異和投資理念差異是對價差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A股市場之所以具有較高的投機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較高,主要在於國內投資者的投資渠道過於狹窄,由於政策對於資本的自由流動進行了限製,使得國內投資者不能自由的在全世界範圍內配置資產。此外,雖然B股市場已經對內地投資者開放,但是隻有個人投資者能夠進入,資本不能實現完全自由流動,也使得股票市場上的主力軍機構投資者難以有效利用在不同市場上的套利過程來減小A+B股價差。

要減小A+B股價差,必須從實現股票市場一體化和資本自由流動的問題入手,消除政策壁壘,促進股票市場的不斷完善和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

參考文獻

[1]徐壽福.“雙重上市”公司A、H股價格差異的因素研究[J].證劵市場導報,2009,(2).

[2]巴曙鬆,朱元倩,顧媞.股權分置改革後A+H股價差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08,(5).

[3]胡章宏,王曉坤.中國上市公司A股和H股價差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8,(4).

[4]奉立城,婁峰,林桂軍.中國股票市場A、B股價格差異研究[J].當代財經,2005,(6).

[5]吳文峰,朱雲,吳衝鋒,芮萌.B股向境內居民開放對A、B股市場分割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2,(12).

[6]G.M.Chen,Bong-Soo Lee,Oliver Rui.Foreign Ownership Restric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in China’s Stock Markets.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2001(24).

作者簡介:曾劍宇(1995-),男,江西豐城人,山東大學經濟學院2011級本科生,主要學習和研究金融投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