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下有關金融會計問題研究(2 / 2)

三、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下金融會計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建立健全動態撥備與會計處理的轉換機製

權責發生製是會計準則的基礎,動態儲備與之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衝突。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動態撥備與會計處理的轉換機製,利用這種轉換機製協調二者之間的關係,使二者能夠實現有效對接。應在金融行業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技術規範的指引下,有效轉換需要處理的會計信息,以滿足不同利益主體的需要。政府監管部門應在相關監管要求的指導下,建立健全適用於監管需要的分類標準,並保證分類標準的可擴展性。企事業單位也要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按照分類標準的要求進行擴展,以滿足內部管理的要求。

(二)確保資本補充機製的結構均衡

為了使資本補充機製的結構更加均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一是要對核心資本進行持續補充,通過外源性和內源性兩種融資方式,增強銀行的自主性,提高銀行的資本使用效率,緩解銀行在資本金方麵的壓力,提高銀行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對於附屬資本要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補充,例如運用資本混合債券、次級債券和可轉換債券等渠道對附屬資本進行補充,通過補充附屬資本進而增加核心資本;三是要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的普通股權益相對較高,銀行體係風險的防範能力較強,但是資本市場仍然不夠完善,普通股權益在一級資本中占有量過大也會影響核心資本的補充,也影響杠杆率作用的發揮。因此,隻有在遵循相關監管標準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優先股的比例,優化自身的資本機構,促進自身的發展。

四、結語

除了建立健全動態撥備與會計處理的轉換機製以及確保資本補充機製結構均衡這兩項措施之外,還需要提供預期損失模型的操作性,積極引進和開發基於預期損失模型的信息係統,通過收集各方麵的信息資料,確保資產衡量的準確性與可靠性。解決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下的金融會計問題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協作,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予以完善,使宏觀審慎監管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龍婷.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下有關金融會計問題研究[J].金融經濟(理論版),2013(04).

[2]齊衛國.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下金融會計問題研究[J].當代經濟,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