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預算在設計之初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應當足夠高,能夠在預算編製、執行以及決算編製等這一係列過程中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但是我國執行績效預算的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一方麵,我國存在著大量的預算外資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到財政的管轄,導致政府在運用預算資金進行行政管理的時候宏觀調控力大為減弱;另一方麵,預算編製人員的專業水平不夠,對於財政風險的預測能力也很缺乏,導致在績效預算編製的過程中往往流於形式,不能很好達到預定的目標。
(三)我國財政支出透明度不高
由於我國沒有明確政府信息公開製度,掌握信息的機構不能確定哪些信息可以公開且應當公開,怕因此觸犯有關保密規定。當事人因怕違反保密規定而受到處罰,致使一些本應公開的信息被隨意加密。這是我國財政支出透明度不高的一個很重要因素。而且,由於相關部門的監督缺失,預算部門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往往不重視財政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造成了預算資金浪費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會滋生腐敗的土壤。
三、績效預算改革建議
(一)逐步推進績效預算改革
由於績效預算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麵,而且我國地區各地的經濟規模大小不一、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因此,績效預算的推進必須統一規劃統一實施。在省級、市級以及經濟較發達等條件比較成熟的地區可以推動預算編製的科學性和規範性改革、推進績效評價體係的建立以推動績效預算改革。
(二)搭建公共財政框架,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
公共財政要求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應在政府和市場界定各自的適應領域和最佳的結合方式,最終實現公平與效率的最優結合。因此,我們必須改進我國財政活動中的管理方式和運作程序,使之對公共性質的政府財政行為具有根本約束力,並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是我國財政工作的當務之急。
(三)進一步推進我國財政透明度
推進財政透明度要求明確財政信息公開的有關內容,考慮到財政政策與目標的靈活性,在財政信息公開的法律框架中可以不給予具體描述,但必須給予原則性的規定,有利於公眾穩定預期的形成。財政透明度還要求我們進一步公開包括預算的編製、執行和決算報告在內的預算全過程,分季度或者分月向社會公布預算的執行情況,使公眾能夠最大可能地參與到預算當中來。
參考文獻
[1]餘小平.《在我國實行績效預算的設想》.《財政研究》,2005年第5期.
[2]王衛星.《政府預算管理程序和方法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年,P16.
[3]鄭建新.“政府預算改革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P68.
作者簡介:郭暢(1981-),女,漢族,貴州習水人,任職於貴州財經大學,研究方向:財稅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