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9動了誰的蛋糕
封麵故事
作者:彥銘
部分媒體在熱炒中國贏得“軍購大單”時,紅旗9擊敗S-400的說法鋪天蓋地,其實參與競標的並非解放軍自用的紅旗9,“躺著中槍”的S-400則根本就沒有參與競標。
2013年9月26日,盡管北約強烈反對,土耳其政府仍然於當天正式宣布,選定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係統作為土耳其下一代遠程防空係統,總合同金額達到30億美元。
然而,近5年來圍繞“T-Loramids”項目招標過程中的波雲詭譎卻並未因此結束。中國防空導彈在“愛國者”-3、S-300VM和“紫苑”-30的圍剿下虎口拔牙,成為一個北約國家未來30年國土防空係統的核心,這幾乎是一場史詩般的勝利。對於那些本來認為勝券在握的失意者來說,傲慢與來自根源處的不信任很可能是他們最終被踢出“T-Loramids”圍場的真正原因。
美國與北約在競標結果確定後的表態仍然證明了這一點,憤怒的失敗者發出“警告”,需要“解釋”,其實他們早就預知了結果,卻始終不敢相信土耳其竟真會如此“離經叛道”。
S-400迷局
土耳其下一代遠程防空導彈係統計劃被稱為“T-Loramids”。該項目啟動於2008年3月,其核心內容是以40億美元引進12套遠程防空係統。最初的競標者包括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的“紅旗”-9出口版FD-2000,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愛國者”-3、俄羅斯安泰科學生產聯合體的S-300VM,以及以色列的“箭”-2係統。考慮到作為伊斯蘭國家的土耳其與以色列的關係,“箭”-2在競標最初階段即被淘汰。隨後,法國和意大利聯合研製的“紫苑”-30成為新的競標方。
然而,該項目從啟動伊始就伴隨著種種撲朔迷離的謊言與爭議。在招標開始一年後,即2009年4月,俄羅斯武器進出口公司發言人阿納托利·阿克謝諾夫突然在伊斯坦布爾國際武器裝備展上宣布,土耳其已決定購買俄最新型S-400“凱旋”防空導彈係統。該“勝利宣言”猶如一枚重磅炸彈,立刻在媒體與國際軍火交易市場引起軒然大波,並讓那些對項目進程有所了解的人錯愕不已——S-400根本就沒參與“T-Loramids”競標。阿克謝諾夫的上述發言似乎向外界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俄羅斯已經用更加先進的S-400取代了S-300VM,而且勝券在握。
上述猜測在2012年7月9日終被澄清,俄武器進出口公司當天向俄新社證實,在完全滿足俄軍自身需求之前,不會考慮出口S-400。其同時還強調,參與土耳其防空導彈競標的是安泰-2500,即S-300VM而非S-400。當月,土耳其駐俄大使伊萬諾夫斯基在回答記者的相關問題時閃爍其詞:“據我所知,俄羅斯在競標中展示了新的研製成果。”但他同時表示,自己認為俄羅斯競標成功的幾率略小,因為俄羅斯與北約防空係統無法兼容。這似乎也從側麵否認了S-400參與競標的可能——土耳其國防部副部長在2009年曾明確向俄方提出,希望購買同樣與北約係統“無法兼容”的S-400。
黑馬殺出
“T-Loramids”項目在進入2013年後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1月,土耳其先是宣布本應在2012年底結束的競標延期。有報道稱,延期的原因正是中國將“紅旗”-9的報價大幅下調。中方的這一舉動迫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競標方紛紛降價。隨後在土耳其國防工業執行委員會會議上,總理埃爾多安又對競標原則做出重大調整,明確指出土耳其不是簡單購買導彈係統,而是要求中標方和土方聯合研製。“紅旗”-9這匹本來最不被看好的黑馬似乎在一夜之間殺出,甚至成為了最有可能獲勝的“種子選手”。
此後事情的進展日趨明朗化。從現在公開的消息看,土耳其的聯合研製要求遭到美國與俄羅斯的抵製,土軍方曾與俄就在土境內開展俄製防空係統生產的可能性舉行了談判,後又同美方進行了類似談判,但上述談判均以失敗告終。且俄方為S-300VM的報價竟高達45億美元,這一明顯超出土耳其招標預算的報價等於自動放棄了競標。
“紅旗”-9的勝利似乎在2013年6月就已被各方確認,美國《防務新聞》6月23日報道稱,土耳其負責武器采購的高級官員透露,土政府對中方願意分享技術的提議感到“滿意”,同時中方的價格要比競爭對手便宜。但“紅旗”-9中標的決定尚有待國防部長伊爾馬茲和總理埃爾多安最後批準。在下一屆國防工業執行委員會會議上,土耳其就將敲定最後中標者。
盡管美法兩國以北約的名義不斷向土耳其施加壓力,以求在最後階段逆轉翻盤。但土耳其不為所動,3個月後,這場延宕5年的防空導彈“戰爭”終於告一段落,來自中國的“紅旗”-9中標。不過,“紅旗”-9是否能笑到最後尚存在不確定因素,土耳其國防工業局局長穆拉德·巴亞爾10月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今後未能與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達成最終合作協議,土政府將會首先考慮采購“紫苑”-30。
巴亞爾的上述表態,顯然是在美國和北約對土方決定表達強烈不滿後的無奈反應。
為什麼是紅旗9
或許是覺得在北約本土戰勝強敵太不可思議,或許是國內軍事媒體與網絡宣傳了20多年的“愛國者”和S-300神話影響太深。因此,當“紅旗”-9最終勝出的消息傳來,其立刻就成為近期最受關注的公眾熱點話題受到媒體與網民的追捧,這在中國武器外貿史,以及中國軍事文化傳播史上均是極為罕見的。當然,其中的社會學含義並非本文討論的重點。
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打贏的的確是場硬仗。麵對強大的對手與不利的政治環境,即便其最終淪為“打醬油”角色,恐怕也是完全可以預料的。軍火貿易的達成一般來說取決於三類因素——政治、武器性能、價格或其他優惠條件。土耳其是一個北約國家,中土兩國在全球與地區問題,尤其是反恐問題上共識不多,中國缺乏從政治層麵影響軍售合同的手段,而這一點恰恰是美歐競爭對手的優勢。
在武器性能方麵,“愛國者”-3、S-300VM和“紫苑”-30均是性能先進的美歐現役主流防空導彈。僅僅在幾年之前,“紅旗”-9還被外界認為是S-300蹩腳的“山寨版”。
如此看來,競標結局顯然受到了第三類因素的決定性影響。正如穆拉德·巴亞爾所說:(選擇“紅旗”-9)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國公司的報價最低,用於部署12套防空導彈係統的總價僅34.4億美元,且“紅旗”-9今後在土耳其境內投產時的國產化率將超過50%,中方承諾在最短時間內開始生產並向土方交付“紅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