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我忙著給一家報社寫一封感謝信,原因是我訂了他們的報紙,他們贈給了我一本書。我正想著如何恰當地表達我的謝意,坐在旁邊的戰友卻笑了,他說:“何必多此一舉,你訂報,他贈書,很正常嘛!我訂了,他也會贈送的。”
戰友的話讓我陷入了沉思。小時候,逢年過節,奶奶總要把香爐燭台擺上供桌,然後虔誠地祭拜。我要是在旁邊,奶奶就讓我也磕幾個頭,我不懂為什麼,就問奶奶,奶奶說:“謝天。”“謝天,為什麼要謝天啊?”我仍是一臉的茫然。“因為天給我們下雨、刮風、出太陽。要是天不下雨,不刮風,也不出太陽,那地裏就不長莊稼,不長莊稼我們就要餓死。”是啊,天要謝,想想我們的身邊事,哪一樣不應該感謝呢?
國外有個“感恩節”。它的設立是讓人們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社會和自然,對待自己所擁有的和未得到的一切。我還記得前年暑假去北京時,我幫一位外國友人拍了一張照片,我並沒有想著要得到感謝,可當他接過相機後,卻用有些生硬的漢語對我說:“謝——謝——你。”這讓我感動了很長時間。“謝謝”雖然隻是一個簡單的詞語,卻可以表達出說話者的真誠。每當別人也幫助我做些哪怕是極小的事情時,我總會及時地向幫助我的人說聲“謝謝”。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不再擁有感謝之心了,我們對自己所得到的一切感到理所當然了。比如認為父母撫養我們是他們應盡的義務,比如認為老師向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是他們的職責,比如認為飯店裏侍者對我們的熱情服務是他們分內的工作,等等。我們正漠然麻木地對待著我們周圍的奉獻者。這是多麼可怕的傾向啊!
向別人道謝,是對別人所付出勞動的一種肯定;向別人道謝,是對別人所付出勞動的一種鼓勵;向別人道謝,更是對別人所付出勞動的一種最起碼的尊重。僅僅是一聲“謝謝”,就足以讓世界充滿暖意;僅僅是一聲“謝謝”,就足以讓社會充滿和諧。讓我們時刻懷著感恩之心,學會道謝,並讓道謝成為一種習慣吧!
如何接受別人的善意是一種智能,也是一種風度。不管喜不喜歡這個禮物,都得甜甜蜜蜜地道謝,因為你要謝的是禮物背後的心意,不是禮物本身,更不是禮物的價值。一個微笑、一聲道謝對你不算什麼,可在人情淡漠的社會中可以溫暖一個人的心靈或一個疲憊的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