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路暢達,“媽媽”是我們的通行證(3 / 3)

鄧誌新自從參與救助之後,忙得連去超市的時間都沒有了。每天都是先生去超市買菜,回家做飯。在鄭鶴紅的家中留宿過幾十位孩子,先生會和她一起悉心照顧他們。全職媽媽沈利,經常會因為這些事忙到半夜才能休息。她的先生曾說:“經常半夜3點,我醒來發現她還沒有睡。如果不是因為她在挽救那些孩子的生命,就是10個沈利我也跟她離婚了!”為了獲得丈夫的支持,沈利也會使點小心思。當先生開車把她送到與家長約定的地點時,她會故意把相機落在車裏,然後讓先生送過去。於是先生也見到了那些家長和孩子。在現場他一言不發,回到家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樣的孩子,我見到了也會去幫的。”

傳播通道

將愛散播在人間

“那熟悉的溫暖/像天使的翅膀/劃過我無邊的心上/相信你還在這裏/從不曾離去/我的愛像天使守護你/若生命直到這裏/從此沒有我/我會找個天使替我去愛你……”

這是80後歌手徐譽滕專門為“天使媽媽”做的一首歌—《天使的翅膀》。如歌詞所言,“天使媽媽”會為孤兒們在3歲之前找好收養家庭。因為孩子需要家庭的溫暖,而年齡越小傷害越小。通過“天使媽媽”的努力,已經有15個棄嬰被收養。

對於那些燒燙傷的孩子,天使媽媽們呼籲能有更多的誌願者去陪伴他們。

“燒傷孩子的治療,手術隻是其中一部分。讓他們盡情地玩,也是幫他們恢複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讓他們心理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讓他知道自己沒有被歧視、被另眼相待,哪怕隻有幾個人這樣對他,在他心裏、在他媽媽心裏,也是很重要很寶貴的。”

因為她們的突出表現,2008年12月,“天使媽媽”榮獲我國公益慈善領域最高獎項—中華慈善獎,同時獲此殊榮的還有李嘉誠基金。這莫大的榮譽,更給了她們前進的動力。社會的支援、關注這群孩子的人越來越多,也令天使媽媽們十分欣慰。2009年11月29日,天使媽媽們主辦的“烙印天使,因愛美麗”慈善義演,在北京木偶劇院成功舉行。僅現場拍賣和募捐就超過60萬元。

有一個女孩去“天使之家”看望孩子時,將身上所有的錢都掏了出來,最後把銀行卡也留下了。走之前她忽然想到身上還有樣值錢的東西,一枚在新加坡買的鑽戒,是原本想送給未婚夫的。她摘下戒指,笑著說:“目前看來,孩子們更需要這個。”

誌願者小馬阿姨,在照顧燙傷的小振邦時,會毫不猶豫地用手直接去接孩子的嘔吐物,然後細心地給孩子從頭到腳擦幹淨,換上新衣服。有一回,李氵止氵伊聽到小馬阿姨在嘀咕著什麼,原本以為小馬阿姨是跟振邦說話,進去後才發現,她正跪在孩子的床邊,在默默為他祈禱。

“孩子開始學說話了,天天叫媽媽,我覺得你是最適合當媽媽的。能不能傳一張照片,我想讓孩子對著它叫‘媽媽’。”在救助被媽媽遺棄的順順後,順順的父親發來的這條短信,一直存在沈利的手機裏。

……

目前,天使媽媽們的心願就是能從誌願化到專業化,從專業化向職業化發展。“所有政府機構的人都不如我們對孩子救助領域熟悉,但我們要往職業化發展才能持久,需要行政開支來支持。李氵止氵伊的孩子明年就3歲,該上幼兒園了,她就沒有理由不去上班,不然對家庭沒法交代。而這樣的代價就是,每年將會有成百個需要救助的孩子受到影響。”爽朗的邱莉莉說到這裏有一些黯然。

采訪結束時,鄧誌新笑著說:“有人問我:‘你有沒有想過,等你老了,會有一大群孩子來看你,圍在你的身邊叫你媽媽。’我說,有可能。”想象著那幅場景,她哈哈大笑起來,滿身的疲憊仿佛煙消雲散。

這就是天使媽媽們的夢想。她們懷揣著美好的夢想,將愛從網絡轉到現實,又在生活中四散開去。這份愛彙聚成一條條連接的通道,讓那些在痛苦中掙紮的孩子回到幸福的人間,重綻他們純真的微笑;讓絕望的家長見到希望的曙光,紅腫的雙眼不再有淚;讓天使媽媽們的生命得到延伸,變得更厚重而綿長;讓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帶動,雖然身處城市鋼筋水泥的叢林,而內心依然保留一份柔軟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