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個漆黑的夜裏,那些孩子們將不再害怕,不再孤獨,因為天使會親吻他們微笑的嘴角,停留在他們濃密的睫毛上,輕撫他們攤開的小手;天使將陪伴著他們迎接每一個燦爛的明天,帶他們飛向幸福的天際。天使有一個美麗而動聽的名字—媽媽。
中轉通道
將愛從網絡下載到現實
窗外,驕陽似火。病房內,家長們囁嚅著幹裂的嘴唇,十幾雙眼睛裏流露出深深的渴求,比烈日還炙熱。
“撲通”一聲,一個父親突然跪下,他的妻子也隨即跪下。
“撲通”“撲通”……其他的家長也齊刷刷跪下。每個人都低著頭,黑壓壓的一片,其中一位老人滿頭的銀發格外刺眼。
此情此景讓沈利震驚了,趕緊去拉他們。可每個人都像是被釘住了,怎麼都不起來,隻是不住地用手抹淚,喃喃地重複著一句話:“救救我的孩子。”
“你們再不起來,我就走了!”沈利佯裝生氣地往外走,剛一轉身,她的眼淚就“嘩嘩”淌下。自己何德何能值得他們如此跪求!這些可憐的父母,為了給重病孩子找到一條出路,任何一根救命稻草,都會去緊緊抓住!
彼時,沈利剛加入愛心救助團隊—“天使媽媽”。受團隊精神領袖鄧誌新的安排,給一個患有視網膜瘤的孩子送募捐到的8000元。當她在病房給孩子拍照時,卻被從四麵八方趕到的5個孩子的家長圍住,遭遇了她銘刻一生的場景。
“天使媽媽”的核心成員—鄭鶴紅、鄧誌新、邱莉莉、李氵止氵伊、沈利、趙倩和左秋香,每個人都遭遇過無數次家長的求助。
她們深深理解和感動,因為她們也是媽媽。天使媽媽們的經曆幾乎都一樣,在自己做了媽媽後,開始上網關注育兒知識,然後很快被搖籃網首頁裏的求助帖吸引住眼球。自己的孩子如此可愛,她們就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可愛,於是就萌發了幫助那些無辜孩子的衝動。最初她們隻是在網上看到訊息,給孩子彙錢過去,然後呼籲更多的媽媽來關注,大家各自捐錢捐物,力所能及地去幫孩子們。
隨著救助的深入,2005年她們自發成立了專門救助孩子的組織—“天使媽媽團隊”。以北京為核心的這個團隊,除7名核心理事成員外,還有30多名義工以及至少100個經常參與活動的誌願者。
比起主動求助的父母來,更多的家長因為身處信息閉塞的地區,根本不知如何求助。孩子們的病情被一拖再拖,隻有等到好心人將他們的信息散播出去,才能得到救助。很多孩子被貽誤了治療時機,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於是,在“天使媽媽”成立初期,她們將目光投向貧困地區患病兒童的救助。媽媽們都有明確的定位,負責外聯的邱莉莉說:“我們就是資源的整合和行動者,是一群挑頭的人。網友或記者首先發現孩子,我們就把他們接到北京,通過媒體去籌集錢。在這個過程中很多醫生也和我們建立了關係,醫生又成了我們的誌願者。”
在為貧困地區兒童救助時,有一個叫彩雲的4歲小女孩,成了媽媽們揮之不去的心傷。她被天使媽媽們發現時,腹部積水已大得像一個圓球。她無法躺下,那樣積水將壓迫到小小的心髒。孩子根本無法睡覺,隻能跪著,用兩隻小手撐著地麵閉眼眯一會兒,因為跪的時間太長雙腿就會麻木,最後她的膝蓋都磨出了厚厚的繭。這種大人都無法忍受的罪,孩子卻整整忍受了6個月。
2007年7月,天使媽媽們自己出機票錢將小彩雲接到北京治療。不料,第三天小彩雲剛做完檢查,喝了一點兒鎮靜劑就離開了人世。
天使媽媽們含淚給她穿上新買的衣服,親手將她送進了太平間。小彩雲走時,蒼白的小臉十分平靜,她終於可以躺下安心地睡去。
如果能早日給她及時的救助,孩子的生命也許就能挽留!天使媽媽們經常會覺得彩雲在天上望著自己,在輕聲問:“媽媽們,你們有沒有幫助到其他的孩子啊?”
小彩雲沒有等到她生命中的春天,而和她一樣承受著病痛折磨的近500名孩子,卻在天使媽媽的救助下,幸運地熬過寒冬沐浴春風,如一棵棵小樹長出嫩芽吐露新生。
綠色通道
像媽媽那樣
給孩子最及時的救助
經過媽媽們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條綠色通道。
“我們這兒有孩子,你們救不救?”河南一家醫院的護士向“天使媽媽”打來求助電話,她在當地福利院發現有幾個孩子急需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