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 散文《永遠的憧憬和追求》載《報告》第一卷第一期。
13日 回到上海,住在法租界呂班路。
2月
初春 為魯迅掃墓。
3月
15日 34首組詩《沙粒》署名悄吟,載《文叢》第一卷第一期,再一次把與蕭軍之間感情危機公之於眾。
4月
10日 散文《感情的碎片》載《好文章》第七期。
21日離開上海隻身赴北京(北平)。
23日 詩作《拜墓》載上海《大公報》副刊《文藝》327期。
24日 到北京住中央飯店,與李荊山、李潔吾等舊友會麵。
25日 在李潔吾家住下。
26日搬北辰宮住下。
5月
2日 看電影《茶花女》。
3日 去東安市場。讀《海上述林》。
4日 給蕭軍信,表示自己心情比去日本時還壞。
6日 給蕭軍信未寄。
月初 先期到京的舒群知蕭紅來京,到李潔吾家看望她。兩人同去北海作遊。
9日 接到蕭軍信,哭著回信未寄,又重新寫一封信表示不再自責,且無寫長篇的計劃。
10日 小說《兩個朋友》署名悄吟,載《新少年》第3卷第9期。
11日 又給蕭軍寫信未寄,重寫一封表示自己"精神不甚好",有"服毒那麼個滋味"。
12日 與舒群去看戲。蕭軍當日寫信,提意月底與蕭紅去青島。
13日 與舒群去登長城,很興奮。
15日 給蕭軍信,記述登長城的強烈感受。
月底前後 本來打算至少住到冬天的蕭紅突然離京回上海。
月中 短篇小說集《牛車上》由上海文化生話出版社出版。為巴金主編"文學叢刊"第五集第五冊。
6月
20日 創作紀念金劍嘯烈士詩篇《一粒土泥》。
7月
7日 北京"盧溝橋事變"發生,全麵抗戰爆發。
19日 北京朋友致蕭紅信,記敘事變後的北京現狀。
8月
5日 將7月19日北京來信以《來信》為文題,載《中流》第二卷第十期。
12日 半夜11點,池田幸子來通知蕭紅,明晨4點上海要爆發中日戰爭。
13日 上海發生"八?一三事變"。鹿地亙也來蕭紅家避難。又避居許廣平住所。
14日 在家裏目睹成群的飛機飛過,完成散文《天空的點綴》。
23日 完成散文《失眠之夜》。
25日 茅盾等人創辦《呐喊》周刊。
月底 胡風出麵,召集蕭紅、蕭軍、曹白、端木蕻良等人創辦《七月》雜誌。蕭紅蕭軍與端木蕻良相識。
9月
上旬 蕭紅蕭軍離滬去武漢。
11日 《七月》一期出版。18日 《七月》二期出版。
25日 《七月》第三期出版後停刊。之後胡風隻身離滬轉南京赴武漢。端木蕻良離滬去浙江。
下旬 蕭紅蕭軍到武漢。與蔣錫金相識,同住漢口小金龍巷。
10月
1日 胡風到武漢。著手恢複《七月》。
16日 《七月》重新複刊,出版半月刊第1期。載蕭紅散文《天空的點綴》、《失眠之夜》、《在東京》(後改名《魯迅先生記(一)》)。
22日 完成散文《火線外(二章)》。
下旬端木蕻良到武漢,應蕭紅蕭軍之邀,同住小金龍巷。
11月
1日 散文《火線外二章:窗邊、小生命和戰士》載《七月》第一卷第二期。
27日 完成散文《一條鐵路的完成》。
12月
1日 散文《一條鐵路的完成》載《七月》一卷四期。
10日 蕭紅蕭軍和端木蕻良突遭當局拘留。艾青找胡風營救。
11日 胡風托人周旋下獲釋。
13日 完成散文(《一九二九年底愚昧》。
16日 散文《一九二九年底愚昧》載《七月》一卷五期。
1938年(二十七歲)
1月
1日 武漢成立中華全國劇協。
3日 完成書評《<大地的女兒>與<動亂時代>》。
8-10日 蕭紅蕭軍和端木蕻良等《七月》同仁參與武漢木刻展覽會的籌備服務工作。
中旬 蕭紅等人參加七月社召開的"抗戰以來文藝活動動態和展望"討論會。
16日 書評《<大地的女兒>與<動亂時代>》載《七月》二卷二期。同期發表討論會發言紀要。
下旬 抗協臨時籌委會召集在武漢作家組成區式籌委會,定97人為抗協發起人。其中有舒群、羅烽、白朗、蕭軍、端木蕻良等東北作家。
月中 端木蕻良在北平左聯戰友臧運遠來武漢招山西民族革命大學教員。
27日 蕭紅蕭軍和端木蕻良、艾青、聶紺弩、田間等一行離武漢登車赴臨汾民族革命大學本部。
2月
4日 抵達潼關。
6日 到達臨汾。與丁玲的西北戰士服務團和塞克、賀綠汀的上海救亡演劇隊先後不期而遇。
20日 完成7千字的散文《記鹿地夫婦》。
23日 因局勢緊張,蕭紅、端木蕻良、聶紺弩等隨丁玲西線團轉移運城民大三分校。蕭軍隨臨汾民大轉移晉西南鄉寧。
24日 蕭紅一行到運城,又轉潼關。給延安高原信表示"一星期內"可以到延安。由於西戰團奉八路軍總指揮部指示:轉赴西安開展抗日宣傳工作,蕭紅一行決定隨西線團赴西安。
3月
1日 過黃河。在火車上,蕭紅與塞克、端木蕻良等人編創話劇《突擊》。
月初 到達西安。住進八路軍辦事處七賢社。
月中 蕭紅知自己有了身孕找醫生打胎未果。
16日 《突擊》公演。蕭紅一行人受到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接見,並攝影留念。
27日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在漢口正式成立。
30日 蕭紅給胡風寫信,透露蕭軍已與她分手。並要胡風預支《突擊》的稿費,因劇本為多人執筆故落款處加上端木蕻良的名字。
4月
1日 劇本《突擊》載《七月》二集十期。
月初 蕭紅與蕭軍公開分手,結束6年同居生活。
月中 臧運遠等編輯的《自由中國》創刊。創刊號發有"蕭紅、端木前往延安"的消息。
17日 蕭紅與端木蕻良由西安赴武漢。田間分別贈詩與他們。
中旬 回到武漢,定居小金龍巷。
29日 蕭紅與端木蕻良、艾青等人出席胡風主持的"七月社"的"現時文藝活動與七月"研討會。
5月
1日 散文《記鹿地夫婦》載《文藝陣地》第一卷第二期。
15日 完成散文《無題》。
17日 散文《無題》和端木蕻良的《燃燒--記池田幸子》同載《七月》三集二期。
19日 當局棄守徐州,進入保衛"大武漢"時期。
下旬 蕭紅與端木蕻良在漢口大同飯店結婚,艾青、池田幸子等出席。
31日 蕭紅與端木蕻良、臧克家等40餘人參加文協舉辦的遊園活動。
月中 端木蕻良長篇小說《大地的海》由上海生活書店出版。
6月
1日 《七月》三集三期發表4月29日座談會紀要,及端木蕻良散文《寄民族革命大學同學》。
月中 茅盾評論《突擊》載《文藝陣地》第一卷第四期。
7月
7日 蕭紅夫婦參加"七?七"獻金活動。
16日《七月》停刊。
26日 日軍攻占九江。
8月
5日 第九戰區擬定保衛武漢計劃。武漢市民開始撤離。
6日 蕭紅完成小說《黃河》。
上旬 端木蕻良把蕭紅托付安娥照顧,先期與羅烽赴重慶安排落腳之地。
11日前後 武漢轟炸第二天,蕭紅遷到文協住地,與馮乃超夫婦、鹿地亙夫婦等為伴。
20日 完成小說《汾河的圓月》。
26日 《汾河的圓月》載漢口《大公報》副刊《戰線》第177期。
月底 池田幸子離漢口去衡陽。
9月
6日 小說《汾河的月亮》轉載香港《大公報》。
18日 散文《寄東北流亡者》載漢口《大公報》副刊《戰線》第191期。
中旬 與馮乃超夫人李聲韻等乘船赴渝。
下旬 到重慶,住進端木蕻良南開同學範士榮家。
29日 日軍攻陷田家填。
月中 經孫寒冰之請,端木蕻良在複旦大學新聞係任教,並與章靳以合編《文摘戰時旬刊》的文藝副刊。
10月
月中 完成散文《記魯迅先生(二)》。完成小說《孩子的講演》。
31日 完成小說《(朦朧的期待》。
11月
4日 端木蕻良與老舍、戈寶權等16人出席文協舉辦的"建立淪陷區的文藝工作"座談會。
下旬 小說《朦朧的期待》載《文摘戰時旬刊》36期。
月中 赴江津白朗夫婦家,生子夭亡。
12月
月初前後 返回重慶。與端木蕻良住歌樂山鄉村建設招待所。
22日 蕭紅和端木蕻良在塔斯社重慶分社會見蘇聯文化參讚羅果夫。
29日 散文《我之讀世界語》、《魯迅先生(一)、(二)》,與端木散文《世界語和文學》同載《新華日報》。
月底 日本戰機開始轟炸重慶。
月中 快臨產的池田幸子隻身來到重慶,邀蕭紅與她同住照顧。不久綠川英子夫婦赴重慶,因尋住處困難,綠川英子也來小住一段時間。
1939年(二十八歲)
1月
9日 完成散文《牙粉醫病法》。
21日 小說《逃難》載《文摘戰時旬刊》41-42合刊。
30日 完成小說《曠野的呼喊》。
月中 因重慶大霧,日本戰機停止轟炸。
2月
1日 小說《黃河》載《文藝陣地》二卷八期。端木蕻良長篇小說《大江》在香港《星島日報》副刊《星座》連載。刊頭書名字為蕭紅所題。
春 池田幸子生一女孩。蕭紅搬回歌樂山鄉村建設招待所。
3月
春 完成散文《滑竿》、《林小二》。
14日 給上海許廣平信,正在籌辦《魯迅》文藝刊物(後未果)。
4月
5日 許廣平將蕭紅3月14日來信以《離亂中的作家書簡》為文題,載上海《魯迅風》第12期。
17日 小說《曠野的呼喊》在香港《星島日報》副刊《星座》252號起連載
月中 完成散文《長安寺》。
5月
3日 日本戰機轟炸重慶市區。
4日 日本戰機再次轟炸重慶市區,人員傷亡慘重。
7日 小說《曠野的呼喊》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272號連載畢。
端木蕻良給《文藝陣地》去信,報告大轟炸慘劇。
12日前後蕭紅來到市區,目睹轟炸現場。
16日 完成小說《蓮花池》。
月中 端木蕻良寫於1933年的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由開明書店出版。
蕭紅夫婦搬到黃梅樹鎮複旦大學的苗圃。
6月
9日 完成散文"轟炸前後》(後改為《放火者》)。
18日 端木蕻良給《文藝陣地》信,透露蕭紅已開始寫作長篇(即《馬伯樂》),不久將給《文藝陣地》連載(後未果)。
21日 應《文藝陣地》之約,端木蕻良完成1.5萬字的論文《論魯迅》。
7月11日 散文《放火者》載《文摘戰時旬刊》51一53合刊。
20日 完成小說《山下》。
24日 完成小說《梧桐》。
8月
5日 小說《花狗》載《星島日報》副刊《星座》。
18日 小說《梧桐》載《星島日報》副刊《星座》。
20日散文《轟炸前後》(即《放火者》)載上海《魯迅風》18期。
28日 完成散文《茶食店》。
9月
5日 散文《長安寺》載《魯迅風》19期。
10日 蕭紅和端木蕻良、胡風、靳以等17人參加文協北碚聯誼會成立聚會,並留影。
16日 小說《蓮花池》載《婦女生活》第八卷第一期。
22日 完成散文《魯迅先生生活散記——為紀念魯迅先生三周年祭而作》。
10月
1日散文《魯迅先生生活散記》載重慶《中蘇文化》4卷3期。
2日 散文《茶食店》載《星島日報》副刊《星座》419號。
14日 散文《魯迅先生生活散記》在新加坡《星州日報》副刊《晨星》連載至20日。
18日 散文《記憶中的魯迅先生》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427號連載至28日432號。
1913 端木蕻良詩作《哭迅師》載上海《文藝新聞》二號:
20日 散文《記我們導師-——魯迅先生生活的片斷》載《中學生》戰時半月刊第10期。
26日 端木蕻良為蕭紅《回憶魯迅先生》單行本寫《後記》。分別有書信給上海的許廣平。
秋 搬入秉莊。
11月
1日 散文《魯迅先生生活散記》載《文藝陣地》第4卷第二期。
7日 蕭紅夫婦應蘇聯文化參讚羅果夫之邀,參加大使館舉辦的蘇聯國慶日聚會。羅果夫表示要翻譯他們的作品。
24日 端木蕻良完成長篇小說《大江》。同時已開始寫另一部長篇《陪都花絮》(後改名《新都花絮》)。
12月
月中 散文《魯迅先生生活憶略》和端木蕻良小說《生活指數表》同載《文學集林》第二輯《望——》。
端木蕻良小說集《風陵渡》,由鄭伯奇主編的《每月文庫》第一輯中出版。
24日 蕭紅夫婦與羅果夫最後會麵。羅果夫年底回國。
27日 日本戰機轟炸北碚,複旦大學遭受嚴重破壞。
1940年(二十九歲)
1月
中旬 因日軍戰機在半年內不斷轟炸重慶,尤其當北碚一帶成為空襲目標後,蕭紅日夜不得休息,精神緊張,體力日浙不支。孫寒冰又邀請端木蕻良為香港大時代書局主編一套"大時代文藝叢書"。經與華崗等同誌商議,蕭紅夫婦決定去香港。
端木蕻良托中國銀行職員袁東衣購買去香港的機票。
14日 晚上,袁東衣來告訴端木蕻良,飛機票15號有一張,17號有兩張,決定17號離渝。
17日 乘機離渝。到香港後住九龍尖沙咀金巴利道納士佛台3號,距大時代書局的地址樂道不遠。
月中 文藝突擊叢書社出版短篇小說集《五行山血曲》,內收蕭紅的《黃河》。
月底 端木蕻良完成中篇《蒿壩》。出版時改名《江南風景》。
2月
5日 全國文藝抗敵協會香港分會(簡稱香港文協)在大東酒店舉行會員聚餐會,歡迎蕭紅和端木蕻良到港。到會會員40餘人,林煥平任主席主持。會上,蕭紅報告重慶文化食糧恐慌的情況,希望留港文化人加緊寫作。端木蕻良報告重慶文壇現狀,指出重慶文藝界正團結一致,發揚刻苦頑強精神度過困境。
6日 香港《立報》登出歡迎會消息。
16日 端木蕻良為出版《江南風景》撰寫後記。
19日 重慶《新晚報》發表端木蕻良的詩詞《水調歌頭》和《破陣子》。
月中 端木蕻良開始編輯"大時代文藝"叢書。蕭紅進行《馬伯樂》等小說的創作。
3月
3日 香港幾所女校聯合成立的紀念三八勞軍遊藝會,於是日晚7時,在堅道養中女子中學舉行座談會,邀請蕭紅、廖夢醒等人參加,討論題目是《女學生與三八婦女節》。
12日 香港《大公報》副刊《學生界》聘請端木蕻良、劉思慕、許君遠、李純清四人擔任"每周創作研究"指導。
16日 端木蕻良指導黃濤的《悼念被炸殉職的君:西南公路線上通訊》一文發表在《大公報》副刊《學生界》105期上。同時附端木的《指導意見》。黃濤是香港文協所屬文藝通訊部會員。1941年太平洋戰爭中參加東江縱隊。後英勇犧牲。
28日 茅盾從新疆寫給上海《文藝新潮》編輯蔣錫金信。信中提到端木蕻良在香港辦"文學叢刊",並向茅盾索要書稿,提到蕭紅"創作甚為努力,聞有長篇在星島副刊排日登載"。
月中 端木蕻良中篇《蒿壩》在香港《星島日報》副刊《星座》連載。
月中 桂林上海雜誌公司《每月文庫》(鄭伯奇主編)出版蕭紅的短篇小說集《曠野的呼喊》,收入《黃河》、《朦朧的期待》、《曠野的呼喊》、《逃難》、《山下》、《蓮花池》、《孩子的講演》等7篇。
4月
1日 《文藝陣地》第四卷第11期登載《關於魯迅先生誕辰六十周(年)紀念》,文載:魯迅先生生於1881年,按中國習慣,今年適滿60歲。他的生日為陰曆8月3日,經魯迅夫人同意,按陽曆8月3日舉行紀念典禮,並在各地舉行紀念活動。
10日 蕭紅的小說《後花園》分12節始連載於香港《大公報》的副刊《文藝》、《學生界》、《文藝綜合》等,至25日。
13日 端木蕻良指導月秀的《老畫師》發表在香港《大公報》副刊"學生界》116期,並附端木蕻良的《改後》一文。
14日 香港文協召開第二屆年會。端木蕻良、蕭紅等60人到會。會上選舉喬冠華、許地山、楊剛、戴望舒等9人為理事,選舉端木蕻良、林煥平、陸丹林等5人為侯補理事。
16日 上海《文藝陣地》四卷12期出版。內有報導《記端木蕻良》。說端木"自渝偕蕭紅飛港,於文藝工作,致力甚勤"。"他現為大時代書店(局)編一叢刊,已約請西諦(鄭振鐸)、王統照、(樓)適夷、曹靖華、台靜衣等撰稿"。另外,報導端木正在撰寫5萬字的《論魯迅》將在《文藝陣地》5卷2期起連載。最近他的《科爾沁旗草原》、《大江》、《新都花絮》、《江南風景》正一一出版。
同期登載《關於魯迅先生六十生誕紀念》消息,文載:為紀念魯迅先生六十誕辰,香港自接得上海函約後,已由端木蕻良、楊剛及香港文協進行推動,屆時擬舉行盛大群眾紀念儀式。並預告《文陣》五卷二期為紀念專號,已征集馮雪峰、端木蕻良、蕭三、歐陽凡海等專著長論,並請西諦、景宋、巴人等撰稿。
17日 香港文協召開1940年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推定各部門工作負責人,修訂章程草案。端木蕻良等出席。成立總務部、組織部、宣傳部、研究部、文化服務部等。研究部由喬冠華、楊剛負責、附設的"文藝研究班"由施蜇存、端木蕻良負責。
23日 香港文協研究部召開第一次會議,討論組織"文藝研究班"等事宜,端木蕻良出席。
月中 蕭紅的散文集《橋》(署名悄吟)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第三次重印。蕭紅短篇小說集《牛車上》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第二次重印。這兩本書為巴金主編的《文學叢刊》之一。
5月
11日 遷港的嶺南大學師生組成的"藝文社"舉辦第一次文藝座談會,邀請端木蕻良和蕭紅前去講演抗戰和文藝的問題。
12日 香港文協與"中國文化協進會"聯合主辦"黃自紀念音樂欣賞會"。端木蕻良和蕭紅出席。
27日 幾十架日機轟炸複旦大學所在地重慶北碚黃桷樹鎮,孫寒冰等百餘人被炸死。消息傳來,端木蕻良寫《悼寒冰》詩。
29日 嶺南大學"藝文社"的雜誌《藝文專刊》刊登端木蕻良和蕭紅在11日座談會的講演記錄,題目為《關於抗戰文藝的幾個問題》。
月中 端木蕻良的長篇小說《新都花絮》由重慶知識出版社出版。
端木蕻良中篇小說集《江南風景》由香港大時代書局出版。內收《江南風景》(原名《蒿壩》)和《柳條邊外》(原名《突擊》)兩篇。該書為端木主編的"大時代文藝叢書"之一種。
6月
4日 香港文協研究部公布《文藝協會香港分會主辦文藝講習會簡章》,1940年至1941年間共開辦三期,每期2個月。講習會主講者有許地山、戴望舒、端木蕻良、葉靈鳳、喬冠華、楊剛、徐遲等。蕭紅、茅盾、柳亞子等曾去講演。8日端木蕻良的《論魯迅》(1.3萬字)發表在上海《文藝陣地叢刊》第一輯。
本期《文藝陣地叢刊》有《關於魯迅先生六十生誕紀念》一文,內載:"為魯迅先生六十生誕紀念日,由上海文藝界同人發起,約請全國各地,於是日舉行紀念典禮。......香港方麵,自接得上海函約後,亦已由端木蕻良、楊剛及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進行推動,屆時擬舉行一盛大之群眾紀念儀式。"
10日 蕭紅《魯迅先生生活憶略》在《藝風》第二期發表。
24日 香港文協主辦的"文藝講習班"第一期開課。舉行開業儀式。第一期主講者有端木蕻良、許地山、戴望舒、林煥平等。端木講的題目是《本港文藝青年的寫作問題》。第一期至8月21日結束。蕭紅到香港後第一次給重慶原《新華日報》主編華崗寫信。信上提到上海方麵要擴大紀念魯迅60誕辰,端木在寫紀念文章,她也準備寫。信中提到自己身體欠佳。
27日 端木蕻良的長篇《新都花絮》在香港《大公報》副刊《文藝》869期開始連載。
28日 蕭紅寫書評《(大地的女兒>-——史沫特烈(萊)作》。
30日 蕭紅為美國女作家史沫特萊的《大地的女兒》所寫書評《(大地的女兒)--史沫特烈(萊)作》在香港《大公報》副刊二《文藝綜合》第871期發表。同期發表端木蕻良為蘇聯作家綏拉摩維奇的《鐵流》所寫的書評《介紹(鐵流)》。
月中 蕭紅的散文集《蕭紅散文》,做為"大時代文藝叢書",由香港大時代書局出版。內收《放火者》、《長安寺》等17篇。
六七月間,蕭紅長篇《馬伯樂》(上篇)脫稿。
7月
7日 蕭紅回華崗7月1日來信。信中提到華崗的《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史》(簡稱《民族史》)(第一卷),在上海因紙價高漲尚未印刷出版,表示讚同華崗意見,她們有近期準備的回內地的打算。對胡風給魯迅夫人寫信,說蕭紅端木"秘密飛港,行止詭秘"的做法表示不滿,認為此舉是"損人而不利己"。
9日 端木蕻良回華崗7月1日來信。提到由於上海出版商"意存觀望",華崗的《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史》(第一卷)的出版隻好等待。提到他與蕭紅各成一書交生活書店出版(即蕭紅的散文集《回憶魯迅先生》、端木的長篇《新都花絮》)。提到有與蕭紅從上海轉寧波回內地的打算。對胡風向魯迅夫人"進言"一事,表示不滿。
16日 《文藝陣地》第五卷第一期登載馮延6月5日發自香港的報導《南海的一角》。詳細報導了抗戰以來香港左翼文藝界的組織和辦刊情況。其中報導了本年度香港文協理事改選名單、6月底將舉辦文藝講習會的講座目錄。文協理事中有端木蕻良。講習會中列出端木蕻良的講座題目是《創作方法》。
28日 蕭紅回華崗7月20日來信。表示香港局勢好轉,又可住一時期。華崗《民族史》出書一事已去信托人查問。對"胡(風)之亂語","隨他去吧",但知道時"那心情是很痛苦的"。提到8月份"打算寫完一長篇小說"。提到把《馬伯樂》(上篇)的第一章手稿複寫件郵寄華崗和曹靖華去看。
月中 蕭紅《回憶魯迅先生》由重慶生活書店出版。內有附錄:許壽裳《魯迅的生活》和景宋(許廣平)《魯迅和青年們》。書後《後記》為端木蕻良所寫。
應香港文協理事楊剛之約,蕭紅與端木蕻良合作啞劇《民族魂魯迅》。後以蕭紅名義發表。
8月
1日 《文藝陣地》第5卷第2期出版《魯迅先生六十誕辰專號》。
端木蕻良的《論魯迅》和馮雪峰的《魯迅與中國民族及文學上的魯迅主義》做為重頭文章發表。端木文章寫於1939年6月21日。同期刊登知識出版社出版端木蕻良新作《新都花絮》廣告,有二百餘字內容介紹,稱此書"雖隻有十來萬字,卻是一部描寫《新都花絮》的出色作品"。
3日 端木蕻良《略論民族魂魯迅——為魯迅先生六十誕辰而作》在香港《星島日報》副刊《星座》的"魯迅先生六十誕辰特輯"專欄內連載至7日(其中6日未登)。
下午3點,由香港文協等團體聯合舉辦魯迅先生誕辰紀念大會。與會者300餘人,地點在孔聖堂。會上蕭紅報告了魯迅的生平事跡。晚上7點30分,在孔聖堂舉行紀念晚會,上演了話劇《阿Q正傳》和啞劇《民族魂魯迅》等節目,啞劇上演劇本由馮亦代等人改編。蕭紅、端木蕻良、喬冠華、楊剛等幾百人參加。
21日 第一屆"文藝講習會"舉行結業典禮。端木蕻良、許地山、林煥平、鬱風等人出席。
28日 蕭紅回華崗8月13日來信。信上提到華崗的《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史》(第一卷)已經出版。對華崗來信勸慰蕭紅和端木蕻良對胡風之舉的話表示"理解"。提到自己正在寫文章,"寫得比較快"。要華崗今後有信直接郵到"九龍尖沙咀今(金)巴利道納士佛台三號曹之琳(端木蕻良的化名)收"。
月中 端木蕻良長篇小說《新都花絮》被"重慶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以觸犯審查標準理由下令停止發行。
9月
1日 蕭紅的長篇《呼蘭河傳》在香港《星島日報》副刊《星座》693期開始連載,至12月27日。
9月以來,蕭紅和端木蕻良研讀華崗的《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史》(第一卷)。此書由上海雞鳴書店8月出版。此書是華崗將自己的《1925-1927年中國大革命史》一書擴編而成。第一卷從鴉片戰爭到"新民主義革命的五四"。此書"主要任務是在提供中國近代民族解放運動的史實與經驗教訓,借以鼓舞抗日戰爭情緒"。(見該書"序言")
月中 美國女作家、戰地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菜從桂林乘香港銀行專機到香港治病。來港一段時間裏,港英警方禁止她公開演講、發表文章和參加社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