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史沫特萊的交往(2 / 2)

5月4日,香港文協舉行換屆大會,選出許地山、葉以群、楊剛,林煥平、戴望舒、茅盾、夏衍、端木蕻良和陸丹林為理事,喬木(喬冠華)、宋之的、周鋼鳴、鬱風、蔡磊、林林為候補理事。端木蕻良與楊剛、夏衍、茅盾、喬冠華負責研究部,除端木蕻良外,其他4位都是中共黨內重要的文化負責人,可證文協對研究部的重視,而端木蕻良作為黨外人士納入其中,說明他是獲得中共地下黨和文協高度信任和重視的,是對他和蕭紅來港一年的工作和創作最好的肯定。

然而,在胡風的筆下,當年的蕭紅卻完全變了樣。胡風是1941年6月到港的,他在晚年的《胡風自傳》中,這樣描述道:“我去看了一次蕭紅。無論她的生活情況還是精神狀態,都給了我一種了無生氣的蒼白印象。隻是談到將來到桂林或別的什麼地方租個大房子,把蕭軍也接出來住在一起,共同辦一個大刊物時,她的臉上才露出了一絲生氣。我不得不在心裏歎息,某種陳腐勢力的代表者把寫出過‘北方人民的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紮’,‘會給你們以堅強和掙紮的力氣’的這個作者毀壞到了這個地步,使她的精神氣質的‘健全’——‘明確和新鮮’都暗淡和發黴了。”1940年,他就傷害了蕭紅,使蕭紅切實體會到“世界是可怕”的,幾十年後,他仍在一次次貶損蕭紅,究竟為了什麼?1941夏的蕭紅鮮活地用自己的筆在記錄曆史,怎麼就成了胡風筆下這麼“暗淡”和“發黴”的形象了?那“某種陳腐勢力的代表者”又在指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