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園 內 外(2 / 2)

女子中學的校園生活相對是平靜、單調和封閉的。蕭紅住校,她的活動空間更是狹小,隻有課堂、宿舍、操場、圖書館和食堂等極有限的活動範圍。除了課堂上偶起風波外,校園裏也難得會打破正常秩序。但是在女中,表麵沉默不語的蕭紅和她幾位好同學被人稱為“淘皮的一群”。為了表現出“男性化”,她們把頭發剪得極短;為了表現有個性,她們暗暗與校規較勁,與教員爭執。

她們給教員起綽號。稱孔校長為“孔大包牙”、“孔大牙”、“孔大寡婦”,稱手工課教員“老鴨子”。她們還會鬧課。手工女紅課上,帶頭不出示刺繡作品,因為她們反對教師關於女紅是閨秀必具手藝的說教,結果被勒令停課。公民課上,她們反對教師照本宣科,感到沒興趣,抓住老先生一句不恰當的諷刺性比喻,差點兒罷了課。與教師的對抗中,充分表現了她的幽默和會“惡作劇”。

蕭紅就是在這樣的求知環境中,獲得了她的初中基本教育。

1928年冬,蕭紅經曆了生平以來第一次反帝學生運動,那是與課堂上師生鬥法無法比擬的。1927年6月,日本以“中國征服派”聞名的田中義一首相,在東京召開策劃侵華的“東方會議”,製定在關外使“滿洲”脫離“中國本土”陰謀。張作霖在日方誘逼下簽訂《滿蒙新五路協約》(草案),由日方貸款修建長春至大齎、吉林至五常等五條鐵路幹線。五路一旦修成,就與南滿、中東兩線貫通,日本可迅速沿線占領東北三省,直達西伯利亞。條約雖簽,張作霖采取拖延辦法,遲遲不讓上馬。1928年6月4日,日軍製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乘張學良剛主政東北,威逼其踐約。消息傳開,延邊、奉天、吉林、長春、齊齊哈爾等地相繼掀起反日護路示威,反帝情緒空前高潮。

11月4日,哈爾濱東省特別區的一中、二中、哈工大、哈政法大學等校代表聚集一中禮堂開會,成立了“哈爾濱學生維持路權聯合會”,決定次日舉行全市學生反日護路示威遊行。

11月5日,兩千餘名大中學生上了街。當時女子中學院牆內仍是書聲朗朗,一切照常,蕭紅的班上正在上英語課。她後來在《一條鐵路的完成》中用生動和幽默的筆調,描述了她們參加示威遊行的經過。

十幾年後,蕭紅還清楚地記得:“那時我覺得我是在這幾千人之中,我覺得我的腳步很有力。凡是我看到的東西,已經都變成了嚴肅的東西,無論馬路上的石子,或是那已經落了葉子的街樹。”總之她比小時參加“五卅”募捐,更理解民族的尊嚴不可辱了。

她們去了日本領事館,又去了當局長官公署、教育廳。傍晚在凜烈的寒風中又等待在道尹公署前。她們失望了,道尹沒有露麵,當局的態度令人心寒。

11月8日,當局接到日本駐哈領事的“抗議”,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張煥相與吉林公署急令查禁學潮,解散“學生維持路權聯合會”。市學聯針鋒相對,決定9日舉行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這就是哈爾濱學運史上有名的“一一?九運動”。那年蕭紅17歲,剛上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