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的經曆就到這裏了,工作還在繼續著,生活也在繼續著,友情和愛情都繼續著,平淡從容,波瀾不驚。
我不再是那個自卑的“窮二代”了。我自信,是因為我已無所畏懼,即使麵對再大的難題,我也敢笑著對客戶說,沒問題,交給我來解決;即使朋友、女友有了難題,我也能夠笑著對他們說,別怕,能解決。這種自信是經過挫折和壓力無情的摧殘後重新發芽長成的參天大樹,不會再被輕易摧斷的東西。
能夠修煉到今天這一步,我要說的感謝太多了。感謝老師們,如果不是他們苦口婆心地勸我讀書、走出村子,我就不會上大學,更不會在北京開創自己的事業。感謝父母,如果不是他們扛著巨大的經濟壓力把我送到北京讀書,說不定我會成為眾多與大學擦肩而過的孩子中的一個。高等教育本來就是一件奢侈的事,即使在西方國家,父母也要為孩子們的大學學費早早開始儲蓄。我的父母能夠在家裏一貧如洗的情況下支持我的決定,我由衷地感謝他們。
當然,我要重點感謝為我提供工作機會的任遠、嶽偉等幾個“富二代“朋友。我之所以強調他們“富二代”的身份,是想重點說明,富有富的優勢,這是他們先天的資本,外人妒忌、眼紅都沒有用。可敬的是,他們都是自強不息的年輕人,沒有把父輩辛苦積累下的家業當成自己吃喝享樂的本錢,而是像父輩一樣大膽創業、果斷投資,把家裏提供的優勢跟自己的智慧完美結合起來,成為“富二代”中的優秀代表。跟他們在一起,我傳統、保守的思路轉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我從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變成翱翔天際的大鵬鳥,俯瞰整個世界,這樣的蛻變是讓人驚喜的,興奮的。
改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從我到北京上學開始,到今天,差不多10年,時間像砂輪一樣在我的心上和身上摩擦著,打磨掉許多棱角,每一次磨礪都是滴血帶淚的。我熬著,挺著,不讓自己的鬥誌消失。我們窮人,就是有這麼一股子窮誌氣。你用一年掙十萬,我用兩年,兩年不行我用三年,反正我一直在努力,不會輕言失敗。
有很多老師、同學對我這樣“鑽錢眼兒”的人不滿、不屑,我不怪他們。他們不知道窮的滋味,他們頂多是慨歎自己“不富”。我是真窮。尤其是我到了城裏念書之後,看到城市和我們小村子的巨大差異,我更進一步看到了自己的窮苦和窘迫。我無法把城市的繁華搬到村裏,至少,我能把父母帶進城市。我希望讓他們也過上城裏人那樣舒適、現代化的生活。父親一輩子沒到過北京,他們那一代人覺得去北京是件天大的事。現在,他們就跟我住在一起,什麼時候想去天安門,打車去就行了,連公交車我都不讓他們坐,怕擠著。上學為什麼?不就是為了學到知識、找到方法,然後改變自己的命運嗎?我學到了,找到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我很驕傲。少上幾堂課,這沒什麼。
為了寫成這本書,我把很多已經淡忘的情節又拾掇出來。我又看到了當年咬著廉價的包子在辦公室加班的自己,看到了在近40度高溫的大街上派發廣告傳單的自己,看到了陪客戶喝酒被人連著灌下八兩二鍋頭的自己,看到了被人誣告然後被公司辭退的自己,看到了抑鬱在家頹廢不堪的自己,看到了忙著工作一連三天沒吃沒喝沒時間睡覺的自己,看到了白天上班晚上熬夜複習準備考試的自己,看到了對著鏡子練習微笑、握手、恭維別人的自己……因為年輕,什麼苦都可以吃,什麼罪都可以受,受了傷很快就好,挨了罵並不記恨在心,這都是因為心存夢想:我要由窮變富!
媽媽常說,隻有享不盡的福,沒有吃不了的苦。簡簡單單一句老話,越品越有滋味。由窮轉富注定是一場持久戰,艱苦卓絕,靠的是信心和毅力。我做到了,並且還要做得更好。讓“富二代”們小心點兒吧,否則,會被我們取而代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