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雲爾國王為照料買賣起見,則爾國人在澳門貿易非止一日,原無不加以恩視。即如從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等國屢次遣使來朝,亦曾以照料貿易為請。天朝鑒其悃忱,優加體恤。凡遇該國等貿易之事,無不照料周備。前次廣東商人吳昭平有拖欠洋船價值銀兩者,俱飭令該管總督由官庫內先行動支帑項代為清還,並將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爾國亦聞知矣。外國又何必派人留京,為此越例斷不可行之請,況留人在京,距澳門貿易處所幾及萬裏,伊亦何能照料耶?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製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天朝撫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下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製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製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貫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茲因爾國使臣歸國,特頒敕諭,並賜齎爾國王文綺珍物,具如常儀。加賜彩緞羅綺,文玩器具諸珍,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眷懷。特此敕諭。
世界上唯一的文明這就是那封信:未經修改的,在傳教士為美化它而施行整容術之前的那封信,現在原封不動地展示出來了。馬戛爾尼本人不了解原信內容;在他死後,人們不好意思地將它改頭換麵了。
喬治三世希望傳播英國的先進技術,並同中國進行技術交流,希望在澳門--廣州的貿易正常化並使之擴大到其他港口,改善歐洲人的居留條件,開辟新的市場,所有這一切都以百餘年法度為理由而遭到拒絕。被法典化了的東西不能有任何改變。被鎖閉的東西不能去打開。可能誰也沒有見過比這更僵滯不變、更封閉的社會。
這份恢複了原貌的敕書不僅是從馬可·波羅到鄧小平時代有關中西關係的所有文件中最奇特和最重要的文章,它也是我所知道的給人印象最強烈的變態的典型。盡管在許多民族的行為中可以發現變態的跡象,但沒有哪個國家比滿族統治的中國在這方麵走得更遠了。對於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種文明--來說,這種變態不僅表現為自視比他人優越,而且在生活中認為世上唯有他們才存在。我們可以形象地稱之為集體孤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