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中國北方爆發了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大阿哥的父親載漪支持義和團,認為義和團是義民。這年五月,載漪出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不久,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被義和團所殺,義和團又圍攻東交民巷使館。這年七月,英、俄、法、德、美、日、意、奧匈等八國聯軍進逼京師,慈禧太後同光緒等一行離京西逃,載漪、溥儁父子也隨駕西行。臨行前,慈禧命總管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推入東華門內的一口水井內活活淹死。
慈禧逃到大同時,任命載漪為軍機大臣。這年十二月,慈禧為了同八國聯軍議和,開始下令屠殺義和團。慈禧認為載漪是這次事變的罪魁禍首,便奪其爵位,遣戍新疆。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與各國簽訂條約,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史稱這個條約為《辛醜條約》,共十二款,是條約中最為苛刻的。條約簽訂後,八國聯軍撤軍。在回京途中,慈禧認為載漪縱容義和團,獲罪祖宗,其子溥儁不宜再做皇儲,宣布廢除“大阿哥”名號。溥儁歸宗,仍為載漪兒子。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緒又被慈禧帶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一直到死,長達六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病逝。第二天,慈禧皇太後也病逝了。
(二)宣統皇帝
宣統皇帝溥儀是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也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年號宣統。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溥儀生於北京什刹海醇親王府內,為醇親王載灃的長子。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在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3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因為溥儀是他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
載灃有兩位福晉,共有四子。嫡福晉姓蘇完瓜爾佳氏,名幼蘭,大學士、軍機大臣榮祿之女、慈禧太後的養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與載灃完婚,生有兩子——長子溥儀,次子溥傑。
慈禧皇太後於十月二十日降懿旨由溥儀繼承皇位,醇親王載灃入宮領旨。當天傍晚,載灃同軍機大臣、內監回府,要將溥儀迎入宮中。這時,府裏發生了一場大混亂。這邊老福晉不等聽完懿旨就昏過去了,王府太監、仆婦和丫頭們灌薑汁的灌薑汁,傳大夫的傳大夫,忙成一團;那邊又響起溥儀的哭叫聲和大人們的哄勸聲。攝政王手忙腳亂地跑出跑進,一會兒招呼隨他一起來的軍機大臣和內監,叫人給孩子穿衣服,忘了老福晉正昏迷不醒;一會兒被叫進去看老福晉,又忘了軍機大臣還等著送未來的皇帝進宮。折騰了好大一陣子,老福晉蘇醒過來,被扶到裏麵歇息去了。這裏未來的皇帝還在“抗旨”,連哭帶打地不讓內監抱他。內監苦笑著看軍機大臣怎麼吩咐,軍機大臣則束手無策地和攝政王商量辦法,可攝政王隻會點頭,什麼辦法也沒有。後來,多虧溥儀的乳母見溥儀哭得可憐,拿出奶頭來喂他,他才止住了哭叫。軍機大臣和載灃商量了一下,決定由乳母抱載灃一起去中南海,再交由內監抱溥儀去見慈禧皇太後。
溥儀從出生到3歲離開王府前,一直在祖母劉佳氏的撫育下。按醇王府的府例,頭生孩子滿月後要離開生身母親,歸祖母撫育,第二個孩子則由生身母親撫育。因此,溥儀滿月之後,就在祖母劉佳氏膝下撫育。祖母非常疼愛溥儀,每夜都要起來一兩次看溥儀。她看溥儀時連鞋都不穿,怕木底鞋的響聲驚動了溥儀,這樣一直撫育到3歲。聽說孫子入宮,再也見不到了,能不昏過去嗎?慈禧太後讓溥儀進宮的懿旨,改變了溥儀一生的命運。
溥儀進宮後,第二天光緒皇帝就死了。溥儀一會兒由太監抱著到光緒靈前磕頭哭祭,一會兒又由宮女抱著到慈禧病榻前叩頭祈福。溥儀麵對光緒的遺體,也麵對慈禧的病體,在陌生、寒冷與悲哀的氣氛中受著折磨。第三天,慈禧皇太後也死了。光緒靈柩停在乾清宮,慈禧靈柩停在皇極殿。兩人同時受祭,宮中一片悲戚。
十一月初九,溥儀登極大典在太和殿舉行。溥儀被太監折騰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氣奇冷,因此當太監把溥儀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寶座上時,早超過了他的忍耐限度。載灃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下麵,雙手扶著溥儀,叫他不要亂動,他卻掙紮著哭喊:“我不在這兒,我要回家!我不在這兒,我要回家!”父親急得滿頭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大禮沒完沒了,溥儀的哭叫聲也越來越響。載灃隻好哄溥儀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