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書明、暗線與陽謀、陰謀的較量(1 / 1)

本書的主題是反映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艱難悲壯。自始至終呈現著明線與暗線的交織。

明線是以秦始皇為代表的統一六國、維護中央集權的陽謀,目的在於表現他在統一與反統一鬥爭中的大誌大謀。主要通過幾個角度來反映。

一是受到各國君主臣將的激烈抵抗,如攻打趙國時受到了名將李牧的抵抗而大敗,攻打楚國時,曾被項燕打得落花流水;二是受到了以信陵君為代表的,六國四君子的眢鬥,比如信陵君的竊符救趙,比如以信陵君為盟軍統率的五國聯軍在函穀關大敗秦軍;再是遭到以燕太子丹、張良等為代表的刺殺君主的陰謀,如秦始皇被荊軻刺殺及沙丘遇刺等,多次置秦始皇於九死一生的危難,進一步突出了大一統的艱難。還有是遭到多年潛伏在秦始皇身邊長期隱忍終於顛覆了大秦帝國的趙高的破壞。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曆程是十分艱難的,同時受到了幾種勢力的阻撓。如果秦始皇隻是一介武夫,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本書充分展示了秦始皇非凡的軍事天才及政治謀略,包括他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座空城計,包括他的用人謀略以及治國謀略等。

書中集中體現了秦始皇不但有自己的主見,而且善於與別人合謀,善於采用別人的智慧,包括善於采用韓非、李斯的陽謀。

秦始皇和李斯的謀略是陽謀的代表。他們的“遠交近攻”“先弱後強”其實就是蘇秦的縱向聯合及張儀橫向聯合的綜合利用。

戰國曆史上的縱橫連合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以蘇秦為代表的縱向聯盟,是弱國聯合對抗強國的聯盟,即以弱小的三晉(魏、趙、韓)聯合力量中等的燕、楚,對付齊、秦二強。

二是以張儀為首的橫向聯合,是強國兼並弱國的聯盟,主要以秦國聯合三晉對付齊、楚大國。

戰國史上,無論破縱連橫都與秦國密切柏關,秦國始終是縱橫智鬥的焦點,連橫破縱是秦國的陽謀。遠交近攻,先弱後強是這一謀略的發展,也是秦始皇的主要謀略。

而在陽謀的反麵,卻暗藏著像陰影一樣的魑魅,中國古代陰謀家並不鮮見,他們是與政治陽謀相抵抗的一股陰暗勢力,這是一股阻擋曆史潮流的汙濁暗流,也是一股禍國殃民的禍水。這股謀略的逆流主要暗藏於奸相賊臣、忤將及少數宦官、後妃之中,他們的陰謀大多卑鄙而狠毒,他們自己也往往落得一個千古罵名的下場。

趙高就是這股陰謀逆流中的一股禍水。

本書開章即為趙高的陰謀埋下了伏線,以後表現他苦練駕技從而被始皇看中,並升為中車府令,終於為他實現陰謀創造了條件。以後,他有意接近胡亥,並成為胡亥的老師,為他的政變奠定了基礎。沙丘政變是趙高的大暴露,本書著重通過他抓住權欲這一大法寶,對胡亥及李斯行攻心戰術,終於使他們的道德防線全麵潰退。胡亥即位後,趙高的一係列措施都反映了他手腕的高超,從而使趙高這個陰謀家的形象在書中凸出,於是從側麵映襯了秦始皇陽謀大略的偉大。

本書通過陽謀陰謀的交織決鬥,更深入地反襯了中國這段曆史的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