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尊王攘夷”口號的帶領下,經過幾次規模不大的戰鬥(日本人少,當兵的更少,所謂“大戰”經常是幾百人的群架),到1867年,倒幕派取得了勝利,第二年,幕府被迫將權力交還給天皇,日本首都由京都遷往江戶,改名為東京,幕府從此退出日本的政治舞台,史稱“王政複古”。
但這個時候,一個意外情況發生了。
那就是倒幕派推出的精神領袖孝明天皇去世了,當時天皇正值壯年(30多歲),所以關於他的死,曆史上一直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他是得病死的,也有人認為他是被倒幕派毒殺的,以便更好地控製他的兒子。一直到現在為止都是個謎。
孝明天皇去世後,他16歲的兒子繼承皇位。這就是睦仁——日本第122代天皇。
天皇睦仁的成長之路
雖然之前的睦仁是皇太子,住在京都的皇宮裏,但由於受到德川幕府的軟禁,他從一生下來過的就是一種囚徒式的生活。
他一家是沒有行動自由的。父親孝明天皇每天生活在不安和恐懼之中,神經高度緊張。皇宮破破爛爛的,清冷狹小,宮牆早已經坍塌,在恐怖氣氛的感染下,一到晚上,就出現了類似日本鬼片裏的場景。小時候的睦仁經常被雷驚醒,嚇得哇哇大哭時,卻沒有人來保護他。大部分的時候,他隻能一個人待著,孤獨地成長,陪伴他的是幾個有氣無力的老媽子,偶爾能夠聽見宮牆外其他人的歡笑聲,或者看見越過宮牆的風箏,但他走不出去,長年累月地生活在鬼片裏。
皇宮裏的生活也比較悲慘,雖然不至於餓死,但也僅僅能解決溫飽。睦仁的姐姐還因為沒有房子住,隻好寄養在寺院裏。
睦仁最大的興趣愛好是看書。借著晚上微弱的光亮,從各種途徑找來的日本的、中國的和西方的書籍,他通通要看,鑽研學問,認真地做筆記。這增長了他的知識,也帶給了他勇氣,更陪他度過了那些難熬的無聊寂寞的時光。
在所有的書籍裏麵,他最愛看的是戰爭書籍,他很佩服那些南征北戰的將軍,最大的夢想是能夠親自帶領一支軍隊,去戰場上廝殺!
對於一個被軟禁的皇太子來說,這樣的夢想隻能想想而已。多年刀口下求生存的生活磨礪了他,也鍛造了他的聰敏和野心。他的性格沉默寡言,人前顯得靦腆而膽怯,骨子裏卻隱藏著冷酷和賭徒性質——因為他知道,自己原本就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
宮廷內外人情的冷暖與世事的無常也讓他少年老成。在一個個身家性命被別人掌控著的日子裏,在一個個自尊被別人踩在腳底下的時候,他隻有忍耐,他並不是不想反抗,他隻是知道,當反抗無力的時候,唯一要做的就是積蓄自己的力量,去堅忍等待。
然後他等來了倒幕運動的勝利和目睹父親的死去,成為了新一代的天皇,成功地擺脫了幕府的軟禁,告別了囚徒式的生活。這時候,他終於發現,命運之神會為難一個人,但不會永遠刁難一個人。對待一個人最殘酷的方法,就是給他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式的生活,而對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人來說,越早接受生活的磨礪,越早明白人隻能靠自己,就越幸運。
因為這會給你一顆堅強的心。
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心靈是很容易受到傷害的,在遭受生活的磨礪或者情感的打擊之後,它會傷痕累累,也許更加脆弱,也許慢慢變得堅硬,也許會更加麻木,但這都不是一顆堅強的心。
一顆堅強的心就是經過了這些洗禮之後,在戰勝所有的恐懼、疑惑和失落之後,你會發現,那些曾經丟失的信心、勇氣和信任也重新回到了你的心裏。這是人生真正的財富,它使你對生活永遠充滿希望,對自己永遠充滿信心,即使是帶著累累的傷痕,也能輕裝前進,即使是在跌倒多次後,仍然能找到前進的方向。人生最關鍵的,其實就是在不如意的時候如何扛下來。
隻有一顆學會了即使在角落裏哭泣也要在抬頭後微笑的心,才是真正堅強的心。
前進道路上的陷阱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我們,等著我們掉下去,然後爬起來。當真正爬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原本就是一個堅強的戰士!
當睦仁離開生活了16年的京都前往東京新皇宮的時候,他把這當作了一個新的征程。
去用戰刀砍出你的靈魂吧!睦仁告訴自己。毫無疑問,他是一個有著堅強的心的人,因為每一個賭徒都有一顆堅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