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生走進教室的時候,他也感受到了外麵此刻站滿的人都是來看自己怎麼樣出醜的,頓時間,秦生開啟了腦海裏穿越之後突然出現的書山。
書山之大,實在是無邊無際,書山裏的名篇佳作更是數不勝數。
秦生微閉上雙眼,開始把思想遊離在書山之中,他在浩瀚的書山中尋找散文名作。
追朔散文的曆史,秦生知道散文其實是一種最為古老的文體,自殷商時期出現文字之後,到了周朝就有了一本曆史散文《春秋》,之後戰國時有了《左傳》,《戰國策》。
從曆史散文到先秦諸子散文《呂氏春秋》,這些散文大多以記事為主,但也有比喻形象,一直到了漢初賈誼的《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漢中時期的司馬相如《子虛》、《上林》,西漢末年楊雄《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河東賦》,班固的《兩都賦》,東漢張衡的《二京賦》。
也就在秦生冥思在書山中的時候,教室裏的學生突然沉寂了片刻,在久久沒有看到秦生睜眼說出散文的時候,他們又沸騰了。
“秦先生,先生,先生不會是昨晚熬夜了,怎麼這般無精打采,似乎是想瞌睡嗎?”
“秦先生,先生,先生不會是也被散文難住了吧!還是散在了散文中呢?”
除了教室裏的挖苦和嘲笑,教室外麵也不斷傳出羞辱和譏諷。
“還不是一般的才氣,還不是一般的教書,這般還能勝得過吾嗎?”
“我道是這秦生真的有何不同,看看卻也是如此不濟如此不濟啊!”
“一個不經世事的小童,竟然膽敢如此所說,散文的世界是不能輕易駐足的!”
“也活該,一個先生要遭受學生們的挖苦,活該!”
他們的嘲笑和挖苦,秦生在從書山裏找到散文的時候開始,就聽到了他們對於自己的挖苦和嘲笑,但是秦生沒有刻意的要和他們爭論什麼,因為在秦生的心裏,他知道書生於書生之中的對決,話說的太多都是枉然,最重要的還是看你的文章。
挖苦和嘲笑愈加愈烈。
故意的歎氣,其實又是另一種羞辱。
秦生這時突然緩慢的睜開雙眼,他默默的看著教室裏的學生,那一刻還隻是靜默。
當秦生張開雙眼看到眾多不屑的目光,聽到諸多的挖苦之後,他依然麵不改色,顯示著一種無上的文人情操,那絕對是一種文懷,頓時間他把宣紙鋪到了講台之上,從包袱裏取出了筆和墨硯,沒有絲毫猶豫寫下了北宋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
“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秦生手中執筆在宣紙上寫著,口裏如此帶著節奏感誦念著。
......
片刻之後,秦生慢慢的放下了手裏的孔雀筆,嘴唇停止顫動。
眾人,包括教室裏麵的學生,還有此刻在外麵看著秦生的其他莊家學堂的先生,他們都麵麵相堪,因為他們不會相信這般絕世的語句和散文真的是出自秦生之手。
秦生寫完,念罷,對著麵前還是教室外麵的諸多先生謙虛的說道:“諸位莊家學堂的棟梁之才,諸位莊家學堂的先生們,秦生不才,由於時間有限,而且又是臨場發揮,如若所寫的散文有何不足,還請大家品鑒。”
學生們也麵麵相堪,有些學生異樣的看著秦生,那種異樣的目光裏同時混雜著一些敬佩,還有一些臉刷的難堪了的學生,雖然他們還隻是學生,但是聽到秦生朗朗上口簡單易懂的散文。
他們都覺得在那一刻,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真想不到同是文字,但是到了秦生手上,卻是那樣精彩。
還有此刻暗暗藏身在外的先生們,他們和學生們比較,關於文學他們都遠遠超過了那些學生,所以在那一刻,他們的臉刷的通紅成了一種苦澀和內疚。
唯一不露聲色的是秦生的表哥朱文,他在那一刻暗暗發誓,發誓一定要在秦生參加秀才科考前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