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猜的不錯,從書院裏走來的的確是道縣院首薑承,他雖然之前身在文院居室,但是因為他到了舉人之等,所以對於千裏之外的話語,隻要薑承凝聚意誌,不管是千裏之外,他都能看到聽到。
此刻的意誌集中,薑承也是的確為了秦生,因為自昨晚得到付海報訊之後,他一大早就讓付海抬著文生轎前去秦家接秦生,因為時間早就過了這個歸來的時間段,所以就在楊老不屑的話裏傷人的那一刻,薑承集中所有意誌,放眼千裏之外,也垂耳傾聽千裏之外,才能讓他知道秦生被堵在了文院門外。
這些站在文院門裏的眾多老儒,薑承原本自上次之後,就不想請他們,但是依薑承文院院首的身份,儒道舉人的身份,他覺得自己不能獨斷獨行,因為他知道一個屬於儒道舉人的情懷,雖然有太多的報怨和不堪與他們為伍,但是薑承覺得不能丟了儒道的精益所在道德所在。
於是,才會在秦生回到道縣之後,又再次請他們前來,篤行秦生的拜天祭文一事。
薑承剛剛也是心中忍無可忍,才會大聲說出讓秦生不要懼怕挑戰,要勇敢的麵對。
薑承剛剛走出文院,來到老儒們的麵前,楊老就擺出一副大不敬的模樣說道:“薑承啊!你可知道自己的身份嗎?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也能說嗎?”
聽到楊老說到大逆不道,薑承知道他們在對自己出言冒犯他們而心中耿耿於懷,頓時說道:“諸位文老,薑承實在不知薑某的大逆不道所在何處,請諸位文老們訓斥一二!薑某深感榮幸之至!”
楊老原本心裏就覺得剛剛薑承鼓動秦生與之以文正道,就不是大不敬,因為自道縣自大同甚至自整個江國乃至整個聖元大陸,從來沒有一個院首鼓動一個童生去和擁有文位的老儒者以文正道。
所謂門當戶對,所謂英雄惜英雄,在楊老和諸位老儒者們的眼裏,他們就是受人尊敬的老儒者,而秦生一個區區童生,實在是沒有資格和擁有著文位的老儒們以文論道。
所以,當楊老聽到薑承鼓動秦生與之他們以文論道的時候,楊老的心裏那是充滿了憤怒,原本要大聲的怒罵薑承,但是最終顧忌自己的老儒之名,沒有咒罵薑承,隻是語氣僵硬的說道:“薑承你可是我們道縣的文生之首,當今院首,難道你對儒道的領悟還不及我們這等腐朽老儒嗎?”
薑承聞楊老所說,頓時說道:“楊老先生,先聖之訓,吾薑某又豈能有違,楊老先生剛剛所言當真是字字出自肺腑之言。”
“難道我楊某人,一生追求儒學之道,對於先聖的祖訓是假的不成!”
“如此甚是,楊老先生,可知道先聖關於儒學中的平易近人,可知道我等先聖之後人,應該謹記先聖之祖訓,要博大心胸廣納萬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