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急著辯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問傳達室的人!”老總心裏更有氣了:“我去問傳達室幹什麼?你自己沒有找到單位,還叫老總去核實,這是什麼話?”其他人也好心地幫他出主意:“你可以找學校的總機問問三個單位的電話,然後分別聯係,問好具體怎麼走再去;你不是找到了其中的一個單位嗎?你可以向他們詢問其他兩家怎麼走;你還可以在進去之後,問老師和學生……”
不料,小周一點也不理會同事的好心,反而氣鼓鼓地說:“反正我已經盡力了……”就在這一瞬間,老總下了辭退他的決心:既然這已經是你盡力之後達到的水平,想必你也不會有更高的水平了。那麼隻好請你離開公司了!
像小周這種遇到問題不是想辦法解決而是找借口推諉的人,在職場中並不少見。而他們的命運也顯而易見——凡事找借口的人,在事業上絕對不會有遠大的前途。
在生活中,有人經常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時間長了,他會把“失敗找借口”當成一種本能習慣,他不會承認自己有能力問題,也許很多失敗是由客觀因素造成的,無法避免,但他的大部分失敗應是他主觀原因造成的。
當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麵對困難和阻力時,不要尋找借口,而應找出不能順利進行的原因。現代職場少的正是那種想盡辦法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尋找任何托詞的人。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完善的執行能力。
尼克·史蒂文森小時候不愛學習,考試常常得C。每次考完試,尼克總是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我事先認真看書了,可是題太難。”“可是,這次自己身體不適。”等等。
有一天,當尼克再次為自己考得不好說“可是”的時候,母親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別再說‘可是’了。你考得不好,是因為你不認真學習,也不善於總結方法。如果你是用心地學習,你就不會這麼說了。”
這句話給了尼克極大的震動。從此以後,尼克戒掉了“可是”兩個字,遇到任何困難時,他會努力從自身找原因,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尼克不僅據此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更是把“不說可是”、“不找借口找方法”貫徹到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最終躋身成功之列。
我們很多人都像小時候的尼克一樣,總是為自己尋找各種各樣的托詞。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那麼容易,都是困難重重,都有太多客觀的“可是”的理由,而與我們自己毫不相幹。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試想一下:自己是否已經盡了全力?是否克服了不利條件而堅持到底?是否尋找到最為便捷的方法……不要總是說“可是”,那不僅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使你離成功越來越遠。
一個人做事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就算沒有大失敗,也會有小失敗,而每個人麵對失敗的態度也都不一樣,有些人不把失敗當一回事,他們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也有人拚命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他的失敗是因為別人扯了後腿,家人不幫忙,或是身體不好,運氣不佳……總之,他們可以找出一大堆的理由。
在現實生活中,不把失敗當一回事的人實在不多,而這種人往往很難成功——因為如果他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盡管有過人之處也沒用。
其實,很多時候,你完全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去研究遇到的問題和失敗。比如,你的判斷能力,執行能力,拚搏精神等。因為事情是你做的,決策是你做的,失敗當然也就是你造成的。因此,你不應該去找很多借口。即使找到了借口,那也不能挽回你的失敗。
在生活中,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縱容失敗,為失敗找借口,甚至自以為是,永遠不能促進自己的提高和進步,這才是一種人生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