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充分發揮和運用自己的潛能,可參考如下建議:
第一,要下苦功,掌握知識,並使之係統化
能力、才能、智力並不是不可捉摸的東西,它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同時又表現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離開學習知識,單純地去追求什麼能力、智力,是不可想象的。為了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首要的是紮紮實實地學知識。
第二,要養成勤思的習慣,勤思多智
一切著名人才,都是思想上的勤奮者。牛頓說:“思索,繼續不斷地思索,以待天曙,漸漸的見及光明……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貢獻的話,那不是由於別的,卻隻是由於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常用的鑰匙總是發亮的,勤思的頭腦總是多智的。要使大腦經常保持在有彈性的積極思維狀態之中。
第三,把自己鍛煉成為具有集體觀念的人
合作多智,要善於向師友學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多方麵的補充。
著名科學家盧瑟福說過:“科學家不是依賴於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現代科學的發展,愈來愈顯示出它的時代特征,這就是從單一性的個體研究進入合作性的集體研究。作為現代人,應該適應這個趨勢,自覺地把自己鍛煉成為具有集體觀念的人。這種集體觀念包括向師友虛心學習,包括具有合作精神。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如同海綿,可以多吸收各家的長處,增長自己的才幹。
第四,在實踐中勇於創新和創造
實踐出真知,實踐出智慧。任何人的能力、才能都是在實踐中增長起來的。實踐好比磨刀石,刀鋒好比一個人的才華。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繼承,而且要勇於創新、創造。創新、創造是具有更高一層意義的實踐,所以具有更大的艱巨性。任務和事業的艱巨性,猶如高溫的熔爐,經過火的洗禮,“才能之鋼”會更堅韌。要知道,創造性的花朵是人類才能的最高表現。在實踐中勇於創新和創造的人,才容易取得傑出的成就。
在能力方麵做好準備,努力抓住更多的機遇
羅曼·羅蘭說:“命運並不存在於一小時的決定中,而是建築在長時間的努力、考驗和默默無聞的工作基礎上。”這裏所說的“命運”,應該包含兩個基本含義:一個是“命”,一個是“運”。
“命”即那些注定的,不可更改的,一定要發生的事情,有時也叫“天命”。古人雲:“天命不可違也”,是說存在一種不可違抗的力量,如不可抗拒的自然與社會力量,個體不得不適應的環境等。人一生中不可選擇的東西很多,如不能選擇生老病死,不能選擇所處的時代,不能選擇家庭與父母,這些都是注定的和不可更改的。
“運”即機遇。做事離不開機會,如果沒有工作的機會,再有才華的人,也創造不出良好的業績;再有長跑才能的人,如果沒有運動會,也沒有施展的機會。
相信命運並非是憑空產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與自然和社會的關係。每個人都向往幸福,渴望過好日子,而一旦意識到完美理想與現實相隔甚遠,人們就會傾向於信命。
既然“命”是不可更改的,所以,我們就沒必要從這方麵著手加以改變。而“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到了,努力去抓住它,實現人生的飛躍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