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通曉常識這種能力是先天就有,還是後天可以增強的呢?油氣大王的回答是後者。他認為他的這種能力得益於在學校期間的好爭善問。另一種增加常識貯存量的方法是取自他人,以及從他人和自己的錯誤中吸取常識。
精通本行有了常識之後,第二重要成功因素的就是所從事的專業知識。75%的成功者認為自己是精通專業的人。地質學家菲利浦·奧克斯萊是著名的坦尼克石油勘探生產公司的創立者、當今歐洲坦尼克的主席。他認為他的成功是由於精通石油專業知識。他通過親身參加探油采油工作,掌握第一手的專業知識。他說:“一個人要想成為優秀的管理人才,必須對他所從事的行業知識有實地經驗過的了解。”今天,他的專業知識為他掙得了六位數的薪水。菲利浦認為“掌握專業工作必需的知識”是成功公式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他獲得專業知識是通過自學,而不是通過正規學校。一位工業集團的代總經理說:“憑你自己的活!再沒有能比精通自己正在幹的活更能幫助你獲得成功的了。就像你持有能力的保險單一樣,它能減少風險和徒勞。”
一旦獲得了專業知識,不要把它認為是想當然的東西。在險峰被征服之後,這種學習過程仍然要持續下去。這位代總經理說:“為了取得成功,你必須精通專業知識。然後,你還必須繼續深入下去。”
要想成為成就顯赫者,就必備博學多才的品質。因為它包含了迅速領悟高深的觀念並深刻透徹地分析它們這樣一種天賦的能力。43%的成功者說它是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另外有52%的人說它是相當重要的。
現代研究證明,有許多種才智是無法用通常的方法(例如智商測驗)來估斷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名人們都具有相應高的智商數。根據調查,名人們的博學多才是由智商之外的至少三個因素促成,它們是廣博的語彙、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作技能。這些成就非凡的人平均每年讀書19本,包括10本非小說類的文學作品。
當說起智力因素時,這些拔尖人物們不是隻談天賦智能。一位財政總經理把它總結為:“好奇的頭腦和廣泛的興趣是成功的重要基礎。”
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掌握豐富的知識
當前,世界上流行這樣一種說法: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繁榮、富強,就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人民文化知識水平。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即使一個國家暫時還不夠富裕,但隻要它有智慧的人民,有重視知識的傳統,那就可以斷言:這個國家是有前途的。這種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對於一個國家是如此,對於一個個人也是如此。為了獲得真正的成功,首先要掌握豐富的知識。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智慧潛能。但是這些能量通常是靜態的,想讓它們為你所用,必須將它們轉化為動態的。而發掘智慧潛能的有效途徑,就是學習和思考。正如一位學者所指出的:“今後一切能否取得成功,取決於你今日對待學習的態度。”習慣把握身邊的一切機會來提高自己,在各種各樣的事情中積累學識,是你將來成功的堅實的基礎,這是一個人的最寶貴的、最有價值的財富。
福特少年時,曾在一家機械商店裏當店員,周薪隻有兩美元多一點。他自幼好學,尤其對機械方麵的書籍更是著迷。因此,他每星期都用兩美元來買書,孜孜不倦地研讀,從未間斷。當他結婚時,隻有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機械雜誌和書籍,其他值錢的東西則一無所有。但是,他已擁有了比金錢更寶貴、更有價值的機械知識。
幾年後,父親給了他200多平方米的土地和一棟房屋。如果他未研讀機械方麵的雜誌書籍,終其一生,也許隻是一個平平凡凡的農夫而已。但“水向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已具有豐富機械知識、胸懷大誌的福特,卻朝向他向往已久的機械世界邁進。此時,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便助他開創出了一番大事業。
功成名就之後,福特曾說道:“積蓄金錢雖好,但對年輕人而言,學得將來經營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遠比蓄財來得重要。”“年輕的朋友!先把錢投資於有益的書籍吧!從書上可學到更大的能力;至於儲蓄,有了充分的能力致富後,開始蓄存還來得及。”
許多天賦很高的人,終生處在平庸的職位上。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讀書、不學習,寧可把業餘時間消磨在娛樂場所或閑聊中,也不願意看書。
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須讓自己積累足夠的知識。托馬斯·金曾麵對一棵參天大樹,深受啟發,他說道:“在它的身體裏蘊藏著積蓄力量的精神,這使我久久不能平靜。崇山峻嶺賜予它豐富的養料,山丘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雲朵給它帶來充足的雨水,而無數次的四季輪回在它巨大的根係周圍積累了豐富的養分,所有這些都為它的成長提供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