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理想追求:成功的道路是由得體的目標鋪成的 (1)(3 / 3)

你的目標和父母、朋友的目標是不相同的,你必須要做你覺得非做不可的事,那是你應該行使的權力。換句話說,要相信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事業。千萬不要選擇適應別人的事業,那是失敗和苦惱的開端。尊重他人堅守的原則,也就是尊重自己堅守的原則:你,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經過認真選擇的理想才能引導你走向傑出

人生不能沒有理想。有些年輕的小夥子也許覺得自己心中並無大誌,隻希望做個平平凡凡的人,到時候自然地結婚生子。有了孩子了,自然就變成了父親,一切順水推舟。當然,任何人都應該有自由選擇其生活方式及生活價值的權利。其實,願意“平凡”地過一生,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態度,這便是一種選擇。經過認真選擇的理想,才能夠引導你一步步走向傑出者的行列。

一個人總是想要了解自己將來在社會的地位如何?扮演何種角色?人生在世所為為何?對於人生的理想,有的人可能很具體,有的人很不具體;有的人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而有的人卻妄自菲薄,扮演著低於自己能力的角色。

比如說:

有些人想成為優秀的運動員。

有些人想做個音樂家。

有些人不管做什麼,隻要人家敬慕他,走在街上有人注意他就滿足了。

有些人想要做歌星、明星。

有些人隻要在深山裏做個盡職的小學教員。

……

人生的理想是一個人“生命的目標”、“生活的目標”。它是對未來擬定藍圖,作個計劃,對人生做一個統籌,做一個肯定,抉擇自己一生做個什麼樣的人。

美國詩人佛洛斯特在大學讀書時,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知道了他將來要做什麼。

有一天,他的老師指定他們去找雪萊的詩,他看了很感動。“啊!這個東西是我所要的。”他覺得自己跟它是心心相印的,一見鍾情。於是,他不但找了指定的讀物,還找遍了整個圖書室的英詩。在讀了雪萊、濟慈等人的詩集後,他越來越覺得“詩”才是他一生所要的。

那時候的佛洛斯特很孤獨,別的大學生喜歡參加許多活動,而他卻不活躍。就在他彷徨孤獨時,詩給了他很大的力量。他常常一個人在橋下讀詩,別人問他:“你在看什麼?”他說:“我在嚼樹根。”就是在這個年齡,他肯定自己要做個詩人。正是這一理想幫助他不斷走向卓越。

對於絕大多數正常人來說,誰都想在生活中出人頭地,在工作和事業上成就一番事業,期望自己的人生是成功的。

真正的“成功”,就是自覺地去發揮自己所擁有的全部能力。更具體些說,“成功”意味著將自己的天分與潛在的能力發揮出來,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然而,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首先是精神上的準備。這種精神準備不是父母所賜,也非重金可買,而是加強自身心理品質鍛煉的結果。隻有在精神上準備好了,學會了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麵對人世間的各種問題,在發展自我的過程中,才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煩。具體地說,在思維方式方麵,首先要做好如下方麵的準備:

第一,激發強烈的自我動機

動機來自於自身的鼓舞和行動激發。即根據自己的想法、需要、感情或心理狀態,主動地促成自己的行動。可以說,沒有成功的願望,就沒有成功的行為。

成功者總是自覺地去培育強烈而積極的動機感。他們能自己選定目標,向想要發揮作用的方向努力,很少灰心喪氣。即使有時出現失望、沮喪的情緒,他們也能夠從自身內部湧出力量,最多經過短暫的徘徊,就又會繼續向自我實現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