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會盟諸侯洛陽舉鼎,封王台上魏王禪冠(3 / 3)

隻見楚懷王接過昭睢遞過來的巫山燕窩,一口喝完後,用手指著雍、並、翼、幽等四個州鼎,對著東周王:“寡人隻要換一口氣,便將你這九個州鼎都甩到黃河裏”。東周王急忙:“懷王蓋世神力,能舉五鼎者,普之下,唯懷王一人,就是今後,也不再有人能舉五鼎了。懷王蓋世英姿,它日必擁有徐、揚、荊、豫、兗五州之地。中國下,從此將以楚國為界,劃分南北兩半。我聞荊州之南有長沙、黔中、南章,而長沙、黔中、南章之南又有蒼梧,百越,百越之南尚有南海,南海有鯤,扶搖幾萬裏矣!由此可見,荊州地大無邊,利盡南昆,不知幾萬裏了。誠如是,今後的南海,必定萬丈光芒,非雍、並、翼、青四州所能比了。今懷王霸王下,當以造福蒼生,南統中國,無以殺戳為念,便是五大州的百姓之福了”。

楚懷王聽了笑笑:“東周王!算你得好。的確,寡人荊州的黃金,若是用來鑄造大鼎,比你這九個鐵鼎大多了,拉你這九個鐵鼎到荊州,還不夠我的士兵一路上的吃飯錢,我才不做這種虧本的買賣,嗬嗬”!得東周王慚愧不已,不過,東周王的話還真的有些靈驗,再過些年,這楚懷王果然擁有徐、揚、荊、豫、兗五州之地,相當於現在的黃河以南的大半個中國。中國的南方兩千多年來的分界線不正是秦嶺和黃河以南嗎?而這條分界線除了四川西北角一塊的成都以外,不正是楚懷王時期的楚國嗎?以就東周王那時所的荊州地屬,正是現在的湖北、安徽、江西、湖南、重慶、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等八省之地,而雍、並、翼、青四州的地屬是便是現在的陝西、山西、河北三省。

公元前19年春(楚懷王十年)的這一次洛陽禪冠大會,越、蜀二國沒有到場。但是,齊、秦、魏、韓、趙、燕、宋、魯、衛、中山等十國都已到位恭賀,魏惠王也已經親手把下盟主的霸王冠移交給了楚懷王,這秦惠文王再怎麼不忿,可也無可奈何了。這次大會以後,秦惠文王當麵不,自己不出麵反楚,表現得和楚懷王很親熱,但在背地裏卻慫恿宋、越、蜀三國稱盟反楚,而宋君偃也還真以為有秦國做靠山,便可以稱起王來。

楚懷王冕冠回到楚都後,不久,秦惠文王便接著慫恿挑唆越國和宋國起來和楚懷王作對,隨後,就在這年的秋八月,秦國便兵攻打魏、韓二國,企圖迫使魏、韓二國倒戈,加入秦國的軍事聯盟。越國無強也開始移師北上,向淮北的楚軍起軍事挑釁。宋國君偃也自立為王,西攻魏國,東攻齊國,南攻楚國,占領了楚國淮北的裏地方。楚懷王聞報,即令伊川的楚軍相助魏、韓打擊秦國,秦軍隨引兵撤退回關內;又令淮北的楚軍於廣陵修築土城並建立了昭關,以遏製無強的越軍北進,再令荷澤、濟寧的楚軍南下,徐州的楚軍西進,二軍合擊宋國國都商丘,於虞城和夏邑大敗宋軍,斬殺宋軍五萬餘。宋國君偃大恐,隨即取消王稱,並向楚懷王求和,退回所占淮北的裏地,並保證從今以後不再侵犯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