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產品出口企業主導型供應鏈
農產品出口企業以出口加工農產品為主,企業相關部門(流通部)聯係貨代公司(運輸公司、物流公司等),簽訂合同,產品在中國–東盟農產品交易(如南寧或欽州)中心集散,有實力的企業通過東興口岸陸運至東盟國家,或者通過廣西北部灣港(含欽州港區、防城港區、北海港區)海運至東盟國家。一般情況下,農產品加工企業前向聯結農戶、農業經紀人、合作組織,後向聯結托運部、國際貨代公司,利用口岸或保稅基地,通過本國或外方外貿公司跨境至消費者。2014年,廣西農產品出口企業供應鏈(供應商)出口海產品(如羅非魚及其製品和凍鯰魚、蛤及其製品等)累計3.8萬噸,貨值2.1億美元。該類供應鏈的優點在於: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通過招標運輸公司等,形成供應鏈聯盟,且可按客戶要求選擇農產品集散地;缺點在於:公路方麵因周邊國家不允許我國車輛裝載回運貨物,加之國際聯運計劃經常不能滿足,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產品跨境運輸成本。因此,對於農產品出口企業主導型供應鏈,應積極協調或聯合農產品出口(曆經)國有關部門或企業,避免“空車”駛回。
(四)國際物流公司主導型供應鏈
廣西是全國開通海陸雙線國際運輸線路較多的省區之一,加之位於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的主通道,很多物流公司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建立了營業網點,但是專業做農產品出口流通的少之又少,客觀原因是由於農產品出口有標準和資質的特殊要求,主觀上說,利潤空間有限。如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航運貨物以機電產品、鋼材、礦石等為主。國際物流公司主要通過原料收購(主要有本地交易市場、外地交易市場等形式)、產品運輸、信息處理、產品加工、儲存配送及倉儲保鮮等功能和程序,將農產品在口岸或保稅基地通過本國或外方外貿公司協調,並由該物流公司進一步將該農產品跨境至消費者。2014年,國際物流公司主導型供應鏈出口東盟的馬鈴薯累計10.3萬噸,占廣西鮮薯總產量的8.2%。該類供應鏈的優點為可以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且供應鏈係統效率較高;缺點為營運利潤有限,事實上,大多數國際物流公司都是物流貨代公司,隻賺取代理費和運費。基於此,國際物流公司主導型供應鏈應開發物流增值業務,提高利潤水平。
(五)口岸主導型供應鏈
口岸作為一種特殊的國際物流結點,已成為國際貨物運輸的樞紐之一。截至2014年底,廣西已建成各類口岸25個(其中國家一類口岸18個),其中麵向東盟的一類口岸有:友誼關與東興(公路陸路口岸)、憑祥(鐵路陸路口岸)、北海(空港口岸)以及防城港、北海港、欽州港(海港口岸)等7個。口岸主導型供應鏈借力本地交易市場,通過受理東盟十國中轉換票運輸、各站點整車(平板車、集裝箱)發運、代理對外貿運輸、承接倉儲保管等業務、車流信息跟蹤服務、自營和代理各類農產品及技術服務進口業務、各類農產品報送報檢業務等功能和程序,委托本國或外方外貿公司將農產品跨境至消費者。口岸主導型供應鏈以出口柑橘、蘋果、橙子、柿子、梨、荔枝等鮮果類產品為主,2014年廣西鮮果類產品出口總量為37.8萬噸,貨值1.5億美元。口岸是農產品出口的必經之地,該類供應鏈能夠節約諸多供應鏈中間環節,農產品流通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是目前比較推崇和應用最廣泛的跨境農產品供應鏈類型。值得一提的是,口岸主導型供應鏈應建立不確定性風險(如政治變動、關稅變化等)的應對機製,盡量簡化通關手續。
(六)批發市場主導型供應鏈
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範圍主要指:農產品的產地集散市場、消費地的一二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從事批零兼營的農貿市場和銷售農產品的各種零售業態。一個完善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同時是一個公共物流平台,彙集了農產品物流產業鏈的各種物流功能,已發展成為我國城鄉鮮活農產品流通的主要形式,並兼具部分出口功能。廣西比較典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有:柳邕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欽州宏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北海市農產品批發綜合市場、南寧五裏亭蔬菜批發市場、田陽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等。根據調研結果,中國–東盟(欽州)農產品大市場日均約有15%左右的交易量是由該批發市場通過國際貨代公司等直接跨境托運至東盟國家的。綜合調研來看,廣西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主要特點是:平均每市交易規模小、以即期現貨交易為主、批零兼營相當普遍、服務功能比較單一,原因在於:市場規模小且專業化程度低、配套服務機構(如物流、金融)缺乏、農產品現貨價格波動大等。因此,批發市場主導型供應鏈應加大建設力度,優化布局、完善服務,建立健全價格傳導和響應機製。批發市場主導型供應鏈的功能和程序亦與國際物流公司主導型供應鏈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