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講故事的勇敢者
認識特特有七八年了,越來越喜歡她。因為她是我身邊姑娘中最勇敢的一個——我是說,敢於在踏踏實實的生活裏,讓自己堅持去做夢的那一個。
很多時候,當我猶豫著要不要挑戰自身的軟弱或者怯懦時,我就會用那些發生在特特身上的事情來給自己加油打氣。
經常看故事的人都知道,無論一個故事是真是假是虛是實,其中一定都會多多少少藏有作者的影子。隻有像她這樣真心勇敢的人,才能寫出這樣可以帶給我們勇氣的文字。
所以,當特特找到我,要我為這些青春故事補充一些心理學視角的解讀,我自然是很開心地答應了。在我看來,講道理,實在是要比講故事容易得多,尤其是要講出那些可以輕易貼近人們的內心、召喚出他們心底最真實感觸的故事。
作為一名心理醫生,工作中我實在見過太多特別懂道理,卻又偏偏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的人。他們有很多是年輕人,都渴望從我這裏快速獲得某種確保人生幸福的武功秘籍。於是,我隻好一方麵盡可能溫柔地陪伴他們,另一方麵又略帶無情地把生活的真相逐漸呈現給他們,那就是:除了勇敢地麵對人生的不堪,我們誰也沒有什麼捷徑可以靠近幸福。
所以我一直都喜歡聽故事,而不是講道理。特特寫的故事,真實,接地氣,故事裏的人物經曆過迷惘和傷痛仍能綻放勇氣,堅定生活信心,尤其讓我喜愛。
我們也的確隻有在擁有了勇氣,穩定了情緒之後,才會有一個冷靜又好使的頭腦去聽別人分析什麼大道理。你別不信,最近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進入我們大腦的新鮮血液,總是先要給負責情緒的那部分腦區供氧,然後才會去滋養負責思維的另一部分腦區。這樣看來,生活裏常聽有人說“我當時一生氣就什麼都不想了”,還是很有科學根據的。
所以呢,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建議大家一定要先去細心閱讀特特的好故事,享受故事帶給你的溫暖和勇氣,然後再借著已經被溫暖、被鼓勵的精神狀態,去看看我這個心理醫生稍顯囉唆的心理分析。當然,如果你們已經被這些故事療愈了,後麵這一步就大可免去。大好的青春,還是用來戀愛和生活吧!
最後給大家講一個有關講故事的故事。
我認識的一個姑娘,在我的極力推薦下,為了醫治她那顆失戀的小心靈,報名參加了某個大師的團體治療。大家第一次見麵,當然是先來說說自己為什麼會來到這裏。第一個發言人說需要換腎,第二個發言人說被合夥人騙了錢,第三個發言人說兒子目前考慮變性……等到我說的這個姑娘發言時,她站起來,愣了愣,然後不好意思地說:“我現在覺得不痛苦了,我覺得我應該走了,謝謝大家,謝謝!”
哈哈,我調皮了。
祝大家都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都過上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這個過程一定不會特別順利,也不一定特別快。
所幸,有特特的這本書,可以幫你把握一個大略的方向。
宮學萍
2014年10月31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