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忍”的哲學(7)(2 / 3)

蒍賈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麵無表情地說:“我不知道該祝賀什麼!當年您將國政交給子玉,囑咐他說,要守護國家安定。但如果對內保持了安定,而對外遭到失敗,您覺得這算是保國安民嗎?子玉失敗,是您舉薦的結果。用錯了人而導致國家失敗,有什麼好祝賀的撒?”

子文愣了一下,說:“你憑什麼認為子玉一定會失敗呢?”

蒍賈直直地看著子文說:“子玉這個人,性格剛猛而無禮,不適合治理國家,給他兵車超過三百乘,肯定有去無回。如若不是,等他出征回來,我再向您表示祝賀,應該也不算晚吧。”

子文若有所思,而幾位老大夫連忙出來打圓場,說:“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童言無忌的蒍賈後來生了一個很名氣的兒子,叫做孫叔敖。

經過半年多的集訓,公元前634年冬天,楚軍在令尹成得臣、司馬鬥宜申的指揮下北上討伐宋國,包圍了緡城。

與此同時,另一支楚軍部隊開赴魯國,幫助魯國討伐齊國,一舉攻下穀城。這一仗明明是楚國人的功勞,《春秋》卻這樣記載:“(魯僖)公以楚師伐齊,取穀。”說成是魯國人的功勞。左丘明還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解釋道:“雖然是借楚國的軍隊進行討伐,但我方能夠左右其行動,所以說是‘以楚師伐齊’。”占了便宜還賣乖的事,魯國人也不是第一次做,在此不作任何評論。

前麵說到,齊桓公有六位“如夫人”,給他生了六個兒子,除現任國君齊孝公外,另外五位公子一直都在覬覦齊國的君位。楚軍攻下穀城之後,派大將申叔侯鎮守穀城,並將五公子之一的公子雍接到穀城,準備以公子雍的名義繼續討伐齊國。

齊桓公還有另外七個兒子,是由“如夫人”之外的小妾所生,地位比五公子低。齊孝公上台後,將這些兄弟統統趕出國去。現在楚國人將他們找過來,並將他們都封為楚國大夫,要他們幫助楚國人攻打齊國。

齊桓公如果泉下有知,看到自己的一群兒子幫著楚國打齊國人,估計會再氣死一次。造成這個尷尬的局麵,自然與齊孝公為人暴戾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齊桓公和管仲沒有找到合適的接班人,以致管仲逝後,“三貴”專權,而齊桓公逝後,五子爭位,將好端端一個齊國搞得亂七八糟。

第二年夏天,齊孝公在內外交困中死去,他的弟弟公子潘即位,也是曆史上的齊昭公。雖然齊、魯雙方處於交戰狀態,魯國人卻秉承周禮,派人參加了齊孝公的葬禮。當然,左丘明不會忘記又表揚一句:“禮也!”

順便說一下,魯國人對於“禮”的執著,簡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這一年春天,杞國的國君杞桓公來到魯國朝覲魯僖公。杞國地處東夷聚居之地,不免沾染了夷人風俗,不自覺地用了夷人的禮儀,魯僖公當場發作,不搭理杞桓公。而《春秋》記載這件事,也主動將杞桓公的爵位下降了一級,稱之為“杞子”,以示對其使用夷人禮儀的懲罰。杞桓公因此記恨魯僖公,不再承擔對魯國進貢的義務,而魯僖公為了懲治杞桓公的失禮,竟然在聯楚伐齊這樣的大事未了的情況下,派兵入侵杞國,要與杞桓公論個曲直是非。

看這架勢,天塌下來也要先論個“禮”字。這是題外話,在此不多作評價。

齊孝公死後,楚國留下申叔侯在穀城對齊國保持威逼之勢,而將軍事打擊的重點集中到宋國,於這一年冬天糾合了魯、陳、蔡、鄭、許等幾國軍隊,把宋國的都城商丘圍得水泄不通。宋成公命公孫固前往晉國告急,請求晉國的支援。至此,晉楚爭霸戰的導火索已經被點燃,晉國不可避免地被拉入到這場中原大戰中來。

當然,這樣表述並不準確,確切地說,晉文公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得以實施其稱霸天下的抱負了。

為了這一天,晉文公已經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據《左傳》記載,晉文公一回國,就把對人民的教育當做頭等大事來抓,以教育為強國之本。

齊桓公稱霸諸侯,靠的是管仲“作內政而寄軍令”的速效藥。楚成王獨步天下,靠的是楚國人彪悍的性格和近於嚴酷的軍紀。相比之下,晉文公走教育強國的路,雖然有利於長遠,卻很難在短期內發揮功效。

晉國的全民教育搞了很多年。剛開始兩年的時候,晉文公就迫不及待地想到國際舞台上一試身手,被狐偃勸住了。狐偃說:“現在還不到時候,人民還不懂得什麼叫做‘義’,沒有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