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忍”的哲學(6)(3 / 3)

鄀國受不了這雙重打擊,開城降了秦軍。擊破鄀國的抵抗之後,秦國人回頭再殺到析城,將鬥克、屈禦寇二人生擒而回。楚國令尹成得臣率領大軍追趕秦軍,企圖奪回二人,無奈秦軍已揚長而去,沒有追上。

成得臣不敢空手而歸,帶兵包圍陳國,將曾經因陳國進攻而逃到楚國的頓子(頓國國君)送回了頓城。

自從宋襄公戰敗後,敢於主動捋楚成王虎須的,還隻有秦穆公和晉文公。

晉國人在這次戰爭中雖然處於從屬的地位,但通過見習戰爭的全過程,晉文公對楚國人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楚國人並不可怕,至少不像傳說中那麼可怕。

大戰序曲:晉文公的強國運動

周襄王受衛文公的委托,調解鄭、衛、滑三國之間的恩怨,不但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引發了一係列事變,最後的結果是被晉文公敲詐去四座城池。王室的土地本來就所剩無幾,地上的產出難以維持王室體麵的生活,經過這麼一鬧騰,天子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就在晉國軍隊保護天子從汜地向雒邑進發的時候,衛文公去世了,他的兒子姬鄭繼承了君位,就是曆史上的衛成公。

公元前635年十二月,魯、衛、莒三國在洮地舉行了會盟。第二年春天,三國又在向地舉行會盟,共商加強地區合作與交流的大計。這兩次會盟,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引起了齊孝公的嚴重不滿。在他看來,齊國雖然不如齊桓公在世的時候強盛,但好歹還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強國,魯國在他的眼皮底下和衛、莒兩國會盟,是沒有把他放在眼裏。

因為這件事,齊國悍然發動了對魯國的軍事進攻。而魯國則采取了三方麵的戰略來應對齊國的入侵:

一是發動同盟的衛國從北部趁虛而入,討伐齊國,進行軍事牽製。

二是派大夫展喜前去迎接齊軍,名為勞軍,實為探聽齊軍虛實,見機行事。魯僖公還派展禽為展喜的幕後高參,為展喜出謀劃策。展禽還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叫柳下惠。展禽也是魯國公室的後人,以姬為姓,以展為氏,名獲,字禽,柳下是他的封地,惠則是他死後的諡號。古人的姓名是一個很複雜的係統,我們看到柳下惠這個人,千萬別叫他柳先生,至少要稱呼他為柳下先生,否則就太沒文化了。

齊孝公的大軍還沒到達魯國國境,展喜已經趕到了齊軍大營,他把柳下惠教他的那套說辭搬出來,對齊孝公說:“敝過國君聽說君侯您親抬貴足,不嫌辱沒自己的身份,來到區區敝地,特意派在下前來犒勞您手下諸位辦事人員。”請注意,展喜不說犒勞齊孝公,而說犒勞他手下的辦事人員,是非常謙卑有禮的外交辭令,表示說話的人不敢不自量力,逾越自己的身份慰問尊者。

齊孝公背著手,看著天空,很是倨傲,“如此說來,魯國人是害怕了嗎?”

展喜馬上回答說:“小人確實很害怕,但君子不害怕。”這話似曾相識,和當年呂甥應對秦穆公如出一轍,有抄襲的嫌疑。

齊孝公瞥了他一眼,走到門邊,依舊看著天空,冷笑道:

“現在魯國的國庫空空如也,田野間寸草不生,憑什麼不怕?”

展喜很鎮定地回答:“憑的是先王的遺命。當年貴國的祖先薑太公和敝過的祖先周公都是王室的股肱之臣,如同左膀右臂一般輔佐周成王。周成王慰勞兩位先君,並且賜給他們盟誓,要求他們‘世世子孫,無相害也’。當年的誓言,現在還保存在王室的檔案館裏。您的父親齊桓公繼承了先祖的遺願,團結諸侯,消除矛盾和分歧,而且救助諸侯於水火,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尊重。您即位之後,大家也認為您會遵循令尊的做法,為中原帶來和平與繁榮,所以我魯國對貴國沒有任何防備之心,大夥都說,‘齊侯怎麼可能即位才九年就放棄自己的使命,如果這樣,他哪有臉麵對先君齊桓公呢?’君子也是這麼認為,所以一點也不害怕。”

展喜這番話,前半段振振有辭,後半段簡直就是哄小孩子,但是對齊孝公很有效。當時他的臉就紅了,二話不說,將部隊撤回了國內。

展喜在齊軍大營忽悠齊孝公的時候,魯國對付齊國的第三個戰略也在悄然實施。公子遂和臧文仲二人不遠千裏來到楚國,請求楚國出兵討伐齊國。臧文仲對楚國令尹成得臣說,當今天下,唯有楚國最強,中原諸國均拜伏在楚王的虎威之下,唯有齊國和宋國沒有認清形勢,不把楚國放在眼裏。如果楚國派大軍討伐齊、宋二國,魯國願意效犬馬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