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不折騰——腳踏實地,幹好正事
拒絕浮躁,學會“深耕”
現代的職場人士在激烈的競爭形勢與強烈的成功欲望的雙重壓力下,都或多或少的有一點浮躁。也許在平時浮躁的情緒還被隱藏著,不是很明顯;在我們的工作出現問題時,這些浮躁就爆發了出來,麵對著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在這種浮躁的心境中變得無所適從。
很多的職場人士普遍充斥著一種浮躁的情緒。每個正在執行中的職員,都希望達成每個任務的結果後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過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突發的、不可控的或是人為的問題和矛盾出現,於是我們便開始浮躁、開始埋怨,無法沉下心來,思考如何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職場如戰場,很多人說自己麵對問題時的浮躁是源於情況的緊迫,自己想解決問題的急迫。而回顧曆史,我們會發現在真正的戰場上,麵對著瞬息萬變的戰局,真正能夠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的優秀的將領都是能夠去除自己浮躁心理的人。接受困難的局麵,才能邁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艾森豪威爾是美國第34任總統,在美國曆史上,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他曾獲得很多個第一:美軍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他是晉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是美國唯一的一個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著名的諾曼底登陸就是在艾森豪威爾的率領下成功的。
他年輕時喜歡和家人一起玩紙牌遊戲。一天晚飯後,他像往常一樣和家人打牌。這一次,他的運氣特別不好,每次拿到的都是很差的牌。開始時,他隻是有些抱怨,後來,他實在忍無可忍,便發起了脾氣。
一旁的母親看不下去了,正色道:“既然要打牌,你就必須用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牌是好是壞。好運氣是不可能都讓你碰上的!”
艾森豪威爾聽不進去,依然憤憤不平。母親又說:“人生就和打牌一樣,發牌的是上帝。不管你的牌是好是壞,必須拿著,你都必須麵對。你能做的,就是讓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然後認真對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爭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打牌、這樣對待人生才有意義!”
艾森豪威爾聽到母親的這些話後平息了自己的怒氣,此後一直牢記母親的話。無論之後在戰場上他遇到了上天發出的怎樣的“壞牌”,遇到多麼難解決的困難,他都首先讓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第一時間地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隻有像艾森豪威一樣,首先從心理上拒絕浮躁,接受我們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接受上天給我們發出的各種“壞牌”,我們才能把心思放在解決問題上,才能第一時間地去解決問題。
浮躁影響了人的工作效率。一些人手頭的項目遇到了困難,出現了問題,浮躁的心態讓他們不是想著怎麼去解決問題,而是整天想要換個項目來做,或者幹脆跳槽,另找一家公司。結果心情的浮躁讓他們的工作毫無效率可言,隻是在應付領導應付上級,問題也根本得不到解決。最後就算他們換了公司,也往往是越換越不滿意。這種浮躁的心態不僅影響了他們自己的工作效率,而且對整個企業的工作氛圍也造成了不良影響,進而造成企業整體效率的下降。因此,如何在工作遇到問題時克服浮躁心態,是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的關鍵。
照做法則:
認同企業、服從指令的員工都會自覺戒除浮躁心態。在戒除浮躁心態上,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要擺正做事的心態
無論多麼宏大的工程,都可分解成具體小事,而要想做成大事情,就必須要把分解後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到位。任何事情都需要從最基本的開始做起,不開始,就沒有進步,不能做小事,不可能做成大事。
2.要持之以恒
企圖做好很多事情,或者掌握更多的技能沒有錯,但必須從把一件事做好、把一項技能精通開始。什麼事情都做個皮毛,最後就是什麼也不精。
3.麵對誘惑要有定力
在競爭激烈、信息爆炸的多元世界,誘惑很多,可能來自薪資的,也可能是職場地位的,還可能是自身能力的,有定力,麵對誘惑就不會著急,或者疲於奔命,而是寵辱不驚,定下心來執行到實處。
4.麵對挫折要自省
在緊張的職場中,麵對有形無形的壓力,麵對出現的各種問題,要靜下來自省,了解自己的弱勢,然後深謀遠慮,往深處思考,找到問題的根本,從而找到執行的方法。
作為一個認同企業、服從指令的員工,不要讓浮躁束縛了你的手腳。工作中遇到的每一個困難,不論大小,隻要你不浮躁認真思考解決對策,所有的困難都不能阻礙你前進的腳步。要想第一時間解決問題,不折騰地工作,就必須拒絕浮躁。
拒絕空談,實幹少計較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首先要考慮的是公司的生存與發展,高帽戴著再舒服也比不上公司利潤的增長。因此,老板心中最高分數的員工,不是那些能言善辯,善於誇下海口而不積極去做的人,而是那些即便不能舌吐蓮花但踏實能幹、業績斐然的員工。
工作中,我們隨處可以見到“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雖然他們聰明能幹想法很多,但總是不見其行動。他們不是武斷地認為某件事根本不可能有結果,就是說行動的時機還沒有來臨。總之,他們會千方百計為自己的折騰找借口。
其實,工作麵前,實幹是走向高業績的最佳階梯。李駿就用他的實際經曆給了我們關於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李駿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汽車發動機博士,科技報國是李駿的畢生追求和勤奮工作的力量源泉。
李駿攻讀博士學位時,他的博士生導師就是一汽總工程師陸孝寬。1998年,李駿完成博士學業,主動要求到一汽工作。技術中心雖然是國內汽車行業一流研究所,但發動機基礎技術研究卻很薄弱,如果基礎研究跟不上應用技術的開發,那麼失去的不僅是一汽產品的後勁,而將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
李駿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基礎研究,一幹就是十年。他到技術中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發動機單缸機實驗室。為了使實驗室早日建成,他有時光著膀子和工人在燥熱的工作現場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經常被噴得滿身機油。有人對他說:“你是技術中心唯一的博士,用得著這麼幹嗎?”李駿說:“為了加快進度,隻能這樣幹。”
有一年春節,大年三十的下午,其他辦公室、實驗室的人都走光了,可李駿還在機器轟鳴的現場忙碌著。中心領導在巡視檢查時看到滿身油汙的李駿,心疼地說:“平時加班我不說你,今天可是過年嗬……”李駿這時才想起妻子讓他今天早回家的囑咐。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僅花了十幾萬元,李駿就建成了國內最先進的發動機單缸機實驗室,節約資金100多萬元。
1999年,李駿擔起了奧威發動機項目研發技術總負責人的重任。在30個月的時間裏,李駿爭分奪秒地奔波於國內國外,既要負責項目的評審,又要掌握整個工程的節點。他經常說的幾個字是“搶”、“擠”、“學”,“搶”就是要把汽車工業落後的時間搶回來,“擠”就是要把國外的好經驗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來,“學”就是通過合作開發把國外研發設計的好方法學到手。他進行了科學縝密的安排,並在關鍵技術上給項目組嚴格把關、指導,使項目組成員得到了快速成長,實現了與外方專家在技術上的對等合作,並獨立完成了中方承擔的相關性能開發、可靠性開發任務。在性能開發中,外方設計的缸蓋在可靠性試驗時出現了開裂,改進後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李駿立即組織設計人員,把整個缸蓋切成小塊詳細剖析,發現內部結構不合理,要求外方重做。對方的副總裁專程來到中國,看到一汽技術中心的現場工作和分析報告後,對李駿和項目組成員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和對產品的分析判斷能力肅然起敬,伸出大拇指說:“你們是正確的。”外方采用了李駿的方案,使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