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賣國賊秦檜病死。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朝廷的政策雖然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但畢竟給人們帶來了一線希望。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一些長期遭受秦檜打擊迫害的主戰派官員,如張浚、胡銓、曾幾等,都相繼被起用,人們期待著形勢能夠逐漸好轉。
陸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於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被任命為福建寧德縣主簿的。詩人陸遊初入仕途,雖然官卑位下,卻幻想著遠大的前程。他在入閩赴任途中,泛舟瑞安江時,懷著愉快的心情寫道:
俯仰兩青空,舟行明鏡中。
蓬萊定不遠,正要一帆風。
——《泛瑞安江風濤貼然》
可他到任不久,就感到失望了。陸遊原以為出任後能有所作為,但他擔任的主簿卻是個芝麻小官,既無實權,又任務繁重,終日忙於文書案牘,窮於應付。他的心情很是苦悶,但仍然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因而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次年,陸遊又調任福州決曹,負責當地的刑事訴訟工作,雖然仍未能有所建樹,但他結識了一些友人,遍覽了當地的名勝,開闊了眼界和心胸。
紹興三十年(1160年)春天,陸遊奉旨入京擔任敕令所刪定官,負責編纂朝廷頒布的法令和文告。第二年,他又擔任了負責司法工作的大理寺直。陸遊在南宋政府中的地位雖然不高,但能接近朝廷當權人物,可以陳述自己的政見,所以他對自己的工作還是很滿意的,熱情也很高,不斷尋找機會為朝廷作貢獻。
這時金國的國主完顏亮正準備南侵,宋金戰爭將再次爆發。本來中原人民的抗金鬥爭在“紹興和議”後已經轉入低潮,完顏亮的殘暴統治又激起了各族人民反抗的怒火,各地起義不斷爆發。而在南宋方麵,秦檜死後,主戰的呼聲逐漸高漲。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完顏亮大舉南侵,宋軍在主戰派將領的率領下,給予金軍以迎頭痛擊,采石磯一戰,宋軍大捷。金國遭此大敗,發生內訌,完顏亮被部下殺死,金軍被迫撤退。這次戰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南宋軍民。主戰派便要求朝廷利用金國的內部矛盾,抓緊時機,整頓軍備,出師北伐,收複中原。
陸遊初次來到中央工作,積極熱情,抓住一切機會宣傳抗金主張。當宋高宗召見他時,他曾懇切地請求皇帝下令北伐中原:“後生誰記當年事,淚濺龍床請北征。”(《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陸遊還向朝廷提出了許多勵精圖治的建議,如非宗室外家不得封王;朝廷不得派遣內侍小臣在外作威作福,擾民害政;監察工作要選拔德才兼備的人來擔任;廢除極端殘忍的淩遲之刑;禁止宦官收養義子等等。陸遊勸告宋高宗應生活節儉,不要過於奢華淫靡。他特別提出,宦官為了得到恩寵,用高價收購北方珍玩獻給皇帝,是一種有虧聖德的行為,必須嚴加禁止。雖然陸遊的意見都是切中時弊,很有針對性的,但高宗不但沒有采納,反而認為陸遊頂撞自己,於是借故將陸遊免職了。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將皇位傳給宋孝宗。孝宗即位之初,曾表示要收複中原,並起用老將張浚進行北伐的準備。在宰相史浩、黃祖舜的推薦下,孝宗任命陸遊為樞密院編修官兼類聖政所檢討官,還親自召見了陸遊,稱讚他博學廣聞,賜以進士出身。陸遊以為孝宗真有北伐的決心,自己受了重視,愛國的熱情就更高了。他在臨安積極宣傳抗金,聯絡各方麵的愛國人士,並向當權者提出了許多有關刷新政治、加強戰備、出師北伐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