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知音(2 / 2)

“嗬嗬,說的好,說的好,他鄉遇故知,到底是讀書人,就是比我這樣的大老粗會說話。這樣吧,我一個廚子也沒什麼好表示的,待會兒這道菊花蝦包算是我請的。”

這位魏大廚還真上道兒,又或許山東大漢性格本就爽快吧,總之,他說的答案是我最希望聽到的。看來胡小燕雖然也有敗家的潛質,運氣卻比常人好的多。

“那就多謝了。”我馬上謝道。

寒暄過後,魏大廚和小夥計下樓,不大一會兒,一些烹製比較簡單的菜肴開始陸陸續續地上來,每上一道,上菜的夥計都會高聲唱出菜名,不僅聲音響亮,而且在快要結束時還特意拉的很長,京腔京味兒,透著那麼一種親切和熱鬧。

有人說,在飯桌上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本性,比如喜歡細嚼慢咽的人個性相當自我,凡事都以自己的想法為主,不考慮他人感受。習慣於狼吞虎咽的人口無遮攔,超級八卦。如果聽到一個秘密,不講給別人會覺得很痛苦。食量很大的人:個人能力很強,不喜歡過分誇耀自己,總是默默的努力著。而慢條斯理,喜歡吃飯留到最後的人則對自己要求相當嚴格,做事很要求完美,喜歡照著進度來。正因為如此,有人甚至把如何吃飯做為判斷一個人身份的方法,比如土匪山賊綁票抓到人,卻又不知道肉票的身價,要多了怕肉票家人拿不出來,要少了,又覺得太虧,有經驗的劫匪就會在第一天第一頓飯給這些肉票吃魚,貧苦人家的人很少吃肉,所以吃魚喜歡揀肉多且厚的魚身中部下筷,而富貴人家的子弟平日裏吃香喝辣,大魚大肉早都習以為常,所以吃魚時往往隻吃魚頭,魚鰭,魚尾等處,因為這些部分活動較多,肉質比較鮮美。由此,劫匪就能看出肉票的家境出身如何,再決定贖金的多少。

我雖然對菜肴廚藝方麵的事知之不多,不過對飯桌上的事卻了解不少,要知道我這一行做的就是和人打交道,隻要是能夠了解目標的方法,我都會去研究學習的。

觀察別人,那是我的習慣,更確切的說,應當已經成為一種本能,就象守財奴那樣,即使身價百萬,看到地上有一枚銅板也會不辭辛苦地彎下腰給撿起來。

而據我的觀察,胡小燕絕非是普通的打工一族,不僅吃飯時所選食物部位完全符合富裕人家的特點,而且夾取食物的姿態非常優雅,一舉一動,都是大家閨秀的典範。這是一種從骨子裏長期養成的自然習慣,不是想裝就能裝得出來。

“菊花蝦包——”,隨著店夥計誇張的吆喝聲,期待已久的菜品終於被端了上來,隻見白底兒蘭邊的七寸淺盤上擺著十數個包子,包子個頭不大,隻有核桃大小,色澤金黃,每個包子的頂部都嵌著蝦仁,蝦仁炸成紅色,十數個包子的擺法也非常講究,四個一組排成荷葉狀,以盤底為中心圓形擺開,頂端處則以翠綠的青菜為點綴,整盤菜紅綠相配,對比鮮明,宛如一朵盛開的菊花,不要說嚐,單是看看就讓人食指大動,難怪這道菜會是孔府菜的成名之作,當真是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