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才有事(二)第九章 推倒心牆(1 / 3)

有人才有事(二)第九章 推倒心牆

既然突破困境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重要,對公司也重要,那麼怎樣麵對困境呢?

事實上成功地突破困境有秘訣。

要積極地麵對困境,不要逃避。

這個世界並沒有失敗,失敗,隻不過是暫時停止成功。

每一個人都應知道:"天無絕人之路。"

舒勒博士在他的書裏有一句話:"艱苦的歲月絕不長久,對一個不屈不撓的人,很快就會離你而去。"

劉俠,也就是杏林子,這位作家12歲就得了風濕性關節炎,40年來,她幾乎每天都與病魔在搏鬥。最近已經嚴重到連講一句話都要休息,很不順暢。像這樣的一個困境,她竟然能夠很樂觀地去麵對,而且還跟主治醫師幽默對話,讓主治醫師都非常佩服。

最令人感動的是,她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用了3年的時間,錄製完"生命之歌"這樣一套錄音帶。

可見她是一個有使命 的人。她就是想把她的經曆,過去自己的困境,奮鬥的過程及她對生命的感受,流傳給後代的人。能夠積極地去麵對她的困境。

要願意跟朋友分享你失敗的經驗。

中國人很奇怪,從小教我們外表大智若愚,內裏擴張實力,靜靜地吃三碗公半。

事實上靜靜地吃三碗公半,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本尊有困難碰到挫折要找分身來商量!

美國最有名的一位建築師M.Linhaiser,賺了好多好多的錢,可是因為一次錯誤的設計,就把他過去所賺的錢,通通賠光,公司宣布破產。一個人,前途茫茫渺渺,毫無目標,開車亂開一通。他開到華盛頓地區的廣場,不經意地撞到一個人,那人本來很生氣,沒想到抬頭一看:"啊!原來是我的好朋友,Linhaiser先生!你怎麼會來這裏呢?"

林海瑟說:"哎喲!說來不好意思啊!"

朋友說:"沒有關係,你講啊!有什麼問題呢?"

林海瑟說:"我公司破產了?"

這位朋友講:"破產有什麼了不起!"

他說:"5年前我還不是破產,但是我現在又爬起來了啊!來......我請你喝杯咖啡,好好地告訴你我破產的經驗。"

兩個人一聊,竟然聊出了很具體的結論--原來破產的人,必須要找人去分享,才能夠從破產裏麵超越出來!所以兩個人馬上決定成立一個"失敗者聯誼會"。會員規定,一定要破產過的人才能加入。而且這個聯誼會裏,還特別規定每個人必須成為別人的老師。要非常坦誠地,樂意地分享他的經驗,讓其他人能夠知道怎麼樣重新再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如果要突破困境,再創高峰,這是必須要去學習的。

必須打破我們自己心中很多的極限。

做一個現代人都不知道自己心中有好多的極限。比如說碰到很多問題就說:"這個我不行!""那個我不行!"

比如說叫你找個大保單,你說:"啊!大保單?小保單都沒得做了,還做大保單!"心中很多極限。

著名文學家愛默生說:"我們心裏的一道牆,永遠比外麵的那一個牆,難以打破。"這個心裏的牆,到底是哪些牆呢?

比如說第一道:"錯看自己之牆"。錯看自己,以為自己這一生,就到此為止,經常有酸葡萄、甜檸檬心理。人家問:"你為什麼不住大一點的房子?""我們人口很少,住那麼大間做什麼!"--其實是沒有能力買。一個人如果用這樣的態度,永遠虛偽地戴著麵具,讓自己跟別人相處,這就會產生錯誤的牆--錯看自己之牆。

在保險界過去有一位前輩,叫做保羅?麥爾,P.MAIER。後來他成為SMI的創始人,SMI就是"成功激勵學院",現在這個企業非常大。而保羅?麥爾當年開始的第一個事業就是賣保險。

每次與他的同事去找顧客,他老是躲在牆角邊,靜靜地分享同事與顧客的互動。回來公司給他評語是:"內向、退縮,毫無誌向,沒有遠大的理想,欠缺人生的意誌力。"意思是叫他收拾包袱走路。但是保羅?麥爾認為:"我絕不是這樣!我絕對有能力改變我的命運!"他毅然決然去接受訓練,兩年脫胎換骨。後來自己決心要創業,出來做的第一份事業,就是成立SMI--"成功激勵學院"。

從保羅?麥爾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第一道牆,一定要自己去打破,才"不會錯看自己"!

"錯看自己"包括小看自己,包括過度的吹棒自己。要真正地了解自己,這道牆才有辦法打破。

第二道牆也必須要去打破它,叫"完美主義之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