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湖光山色(2 / 2)

梅若雪道:“她便在蘭溪城裏,住在福祿客棧。”

兩人大喜,揚鞭拍馬絕塵而去。

段徵羽見那兩人馳遠,回頭笑道:“梅姑娘你真厲害,三言兩語便將他們打發了。這兩個人粗魯無禮,正該好好騙騙他們。”

梅若雪得意道:“兩個大男人追一個小姑娘,定然不懷好意,他們越是心急便越要讓他們找不到,哈哈,真是好玩得緊。”一提韁繩當先奔出,幾人也策馬跟了上去。

幾人在鄧賧打尖吃飯,然後接著趕往喜賧,路上又遇到一對打聽小姑娘下落的乘客,梅若雪依樣葫蘆編了一番謊言哄騙他們,故意將地點說得更加偏遠。

一行四人到了喜賧,便有丐幫弟子出來迎接,安排好上房酒席。

林鳳生心道:“丐幫弟子出手好不闊綽,想必是長老駕臨不敢怠慢。這下我們可沾了莫老伯的光了。”

酒席間有一雲南分舵的副舵主坐陪,此人自稱姓石,樣子頗為邋遢,給莫衷是和眾人斟酒夾菜,表現得十分殷勤。

林鳳生和梅若雪和莫衷是待慣了,對這位副舵主並無嫌棄之心,對他夾來的菜坦然接受張口便吃。段徵羽卻是連皺眉頭,趁眾人不注意之時將那石副舵主夾給他的菜扒出碗外,自己隻揀些蔬菜瘦肉吃。

酒飯過後,莫衷是道:“老叫花要出去辦些事情,你們三個累了便自行睡吧,不用等我。”

梅若雪道:“天色這麼早,雞都還沒睡呢,怎麼睡得著?”

段徵羽道:“林兄、梅姑娘,此處離洱湖極近,不如我們去湖畔玩賞一番如何?”

林鳳生和梅若雪拍手叫好,段徵羽帶路,三人欣然而往。

喜賧本就在洱水之濱,相隔不到半裏,三人說說笑笑來到湖邊,隻見水光接天、煙波浩渺,遠處漁舟錯雜,燈火點點,一輪明月倒映在水裏,月光隨波起伏蕩漾,銀光粼粼,格外迷人。

林鳳生不禁讚歎道:“山水相接,鍾靈毓秀,這月亮仿佛不是天上之物,倒似真的在這湖中一般,實在是個遣懷散步的好去處。”

梅若雪也道:“月光如水,水映月光,我都有些分不清楚啦。”

段徵羽笑道:“這洱湖月影乃是當地一處有名的風景,這裏麵還有個美好的傳說呢。”

梅若雪一聽登時來了興致,忙道:“是什麼傳說?快說來聽聽。”

林鳳生含笑點頭,也是頗有期待之意。

段徵羽道:“傳說天上有一位美麗的仙女,很羨慕人間的生活,於是就思凡下界,和洱湖畔的一個青年漁民結成了夫妻。她見丈夫和其他漁民打魚甚是困難,便把自己從天上帶下來的一麵寶鏡放入湖底,湖水登時變得清澈見底,照得魚蝦水族清清楚楚,漁民們自然就打到了好多的魚。久而久之,這麵寶鏡就變成了一輪金月亮永遠留在了湖中。”

林鳳生和梅若雪不禁聽得有些呆了,林鳳生心想:“傳說自然不會是真的,想來不過是當地百姓口耳相傳的談資罷了。隻是這位仙女甘求平凡、造福百姓的品格卻甚是值得讚賞。”

梅若雪卻想:“我要是也有這樣一麵寶鏡就好了,用來梳妝打扮不知有多好。”

段徵羽又指著遠處一座高山道:“那便是點蒼山,太和城就在山腳下。點蒼山和洱湖相映成趣,更增靈秀之氣。”

林鳳生順勢望去,隱約見群山連綿起伏,最高之處山頂泛白,蒼勁挺拔,說道:“太和城山川拱衛,一片風生水起之象,皇城之地果然氣象非凡。”

段徵羽道:“想不到林兄還懂得風水地理之學。”

林鳳生笑道:“哪裏哪裏,在下不過是有感於此地山水,隨口胡說罷了。”

梅若雪見二人文縐縐的說個不停,自己也插不上話,便遠遠跟在後流眄湖光月色。段徵羽又說了個關於點蒼山的傳說,梅若雪也跟上來聽了。

傳說的內容大致如此:“相傳,古時候大理壩子來了一個瘟神,想要殘害黎民百姓。有兄妹二人為了使人們免遭瘟疫之苦,便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去找觀世音菩薩學習法術。學成歸來以後,便用法術將瘟神趕到了點蒼山頂,並將其封印在冰雪之中。兩人為鎮守瘟神,化作了蒼山雪人峰。從此山頂上的冰雪便千年不化。”

兩人感歎了一陣,又吟了些讚美湖光山色的詩句。

三人在湖畔遊玩了近一個時辰,便折回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