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學會看到自己和別人優秀的一麵,當然,並不是說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缺點視而不見。我們應該把自己的信念建立在內心渴望的基礎上,它會在不知不覺中使美夢成真。隻要改變我們的觀念,就能改變我們的世界。
“野心”法則6
與眾不同的經曆,造就與眾不同的未來。
作家林語堂曾勉勵我們:“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隻是到頭來,許多人都隻會怪生活磨蝕了夢想,卻從不責怪自己為何不踏實築夢。“美夢成真”這句話,也許聽起來很遙遠,但永遠不會嫌遲,晚來總比不來好,成功是沒有時間表的。
海倫14歲時就夢想成為作家,但沉重的經濟壓力使她和一般人一樣,過著勞碌奔波的生活,從來沒有創作過任何一部作品。
到了50歲時,好不容易卸下生活的重擔,她才有機會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新的規劃。海倫加入一個寫作團體,開始嚐試寫作,並將自己的第一部懸疑小說寄給三家出版社。
結果,她收到三份退件。海倫仍不死心,又將書稿寄給33家代理商,隻是這33家代理商同樣寄了33份退件給她。他們客套地稱讚海倫頗具創意,但是從事寫作,光有創意是不夠的,言下之意,他們認為海倫除了創意之外,一無是處。
海倫並不為此感到沮喪,她很高興聽到來自四麵八方的意見,並虛心地把這一切都看成是學習的機會,讓自己知道在哪些方麵比較缺乏,在哪些部分需要加強。
憑著對寫作的熱情,她參加了一個犯罪調查和辯論技巧的研習班,開始收集有關犯罪事件的文章,並經常請教犯罪專家,從中汲取各種經驗。
經驗使人成長,海倫內心積累的能量越來越多,也受到許多啟發,並把各種零星事件串聯起來,開始構思故事。
後來,海倫帶著完成好的前半部作品參加一個作家會議,與會之前,海倫用心調查每位代理商的背景,並決定把書稿交給其中最具潛力的一家。這一次,代理商沒有支支吾吾,看完海倫的小說,隻問了一個問題:“你想要多少稿酬?”
海倫想了片刻,大膽提出足以令她安心寫作2年的價錢:“12萬美元。”代理商欣然同意。於是,海倫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說《鹽的世界》,當時她已經52歲了。
人隻要還有夢想,無論到了什麼年紀,都還有圓夢的希望。
見過達因公司董事長張璨的人一定都會驚訝:這樣一位年輕、美麗,臉上還帶著一股學生氣的女士,竟會擁有一係列令人羨慕的財富———自己的大廈、多家分公司,以及上億美元的淨資產……
1982年,張璨考進了北京大學。在大學裏,張璨就是個活躍分子。那時,她的夢想是當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名女大使。
但是,在大三的時候,張璨卻被告知,她的學籍被注銷了,原因是3年前張璨曾考上了某大學,但她沒去報到,第二年又考上北大。按當時規定,有學不上的考生必須停考一年。這件事對張璨打擊很大。
“這件事至少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張璨說,“就是遇到什麼事都不能哭,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想盡辦法去解決。”張璨暗暗對自己說:“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堅定,一定要比別的北大同學讀更多的書。”
1986年7月,同學們畢業了,很多被分到中央國家機關當幹部,讓張璨很羨慕。她自己也完成了學業,卻因沒有文憑,隻得到一紙說明,大意是說被注銷了學籍,但堅持上課,成績合格,學校不管她的分配。在張璨的畢業紀念冊上,同學們給她留下這樣一行贈語:“與眾不同的經曆,造就與眾不同的道路。”
工作沒有著落,張璨一離開校門就開始在中關村到處找工作。她鼓勵自己說:“沒有工作也許會更有前途,因為自己麵對的機會更多。”
張璨說她真正的第一桶金應該說是做電腦。當時做電腦在中關村還沒有品牌的概念,電腦的品牌概念應該說是由他們給推出來的。
她把目光瞄準了當時正如火如荼的計算機市場。她注冊了一家電腦貿易公司,她給公司起名“達因”。D這個字母,既有曲線又有直線,真是一個完美的結合。你可以說做人要外圓內方,也可以說人生的道路有直線也有曲線,然後你可以解釋世界上很多東西誰也預料不到,如今達因公司已經成為擁有40多家分公司且淨資產上億美元的大型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