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白鶯公主(1 / 3)

車馬進入周境,沿途官員無不親來迎送,誠惶誠恐,不敢有絲毫差池。一路無話,這一日已到北周國都長安。尉遲鷹迅速派人飛騎入京,告知武帝。

武帝傳旨,文武百官於十裏長亭相迎,因為白鶯公主成婚後,便是北周皇後,一國之母,按照禮儀,也應如此。而城中自然更是早已打掃清洗,四處披紅掛彩,熱鬧非凡。白鶯公主入城之際,更是萬人空巷,熱鬧無比。市民百姓,將幾處街巷擠得水泄不通。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爭相前來觀看公主入城。

武帝傳旨,白鶯公主及隨行侍女先行安置於翔鸞宮。待大婚之後,再入主中宮。南陳送親官員,統由太常寺招待。另命大司徒秦冉、宗正宇文孝伯選擇黃道吉日,籌備婚禮。

皇帝大婚在即,宮中、朝中自然是亂成一團。忙到第三日,尉遲鷹和卓文靖方有空閑,得以謁見武帝。

武帝大婚在即,心情甚好,微笑道:“此番你二人出使江南,迎親之事,辦得很妥當。”卓文靖恭恭敬敬道:“是,此次迎親,全然托賴皇上洪福和尉遲將軍的神勇。”武帝笑著看了尉遲鷹一眼,頜首道:“此番北齊竟會出兵中途攔截,倒也出乎朕的意料。但你們能隨機應變,殺退敵軍,得保公主平安,也確是不容易。”

卓文靖道:“稟皇上,殺退敵軍,全然是尉遲副使一人之功。微臣是一文官,手無縛雞之力。戰陣之士,未曾殺過敵一兵一卒,實在慚愧。”

他一邊說,一邊偷眼瞧去,武帝臉含微笑,不住點頭。他早已看出,尉遲鷹是武帝座下第一愛將,聖眷方隆,自己大說尉遲鷹的好話,一邊是賣給了尉遲鷹一個順水人情,另一邊也可討得武帝歡心,真是何樂而不為!

武帝又詳細詢問江南風物,水土人情。宣帝為人及其左右用事之人的性情才幹,卓文靖便察覺武帝顯然對江南情形十分了解,所知甚詳。甚至連宣帝手下哪一個大臣耿直,哪一個大臣昏庸,無不了然於胸。

卓文靖好生驚訝,卻又有幾分佩服,說道:“皇上,你沒去過江南,可這江南之事,您知道的比微臣還要多。”武帝微笑不語,尉遲鷹在一旁雖默默無語,卻是臉含微笑,心念一轉,卓文靖頓時醒悟: 是了,尉遲鷹的禁衛軍耳目遍布天下,定是在江南也有許多探子。

武帝不欲向臣下泄漏自己平南大計,問了一會,道:“這一趟,你立了大功,這就下去休息吧!”卓文靖心知尉遲鷹必有要事密奏,答應一聲,先行退了出去。

屏退左右,武帝問道:“小鷹,你這次出使,可曾說動南陳共同出兵?”尉遲鷹道:“是,皇上,臣業已和江南簽下密約,若我國出兵伐齊,南陳則也同時出兵,兩下夾攻,則北齊必滅,隻不過,他們的條件也甚為苛刻。”

武帝皺眉道:“他們想要什麼?”尉遲鷹道:“密約上他們堅持,一旦平滅北齊,則北齊江北淮南之地盡歸南陳,我國不得染指,另以我國建、宜兩州相酬。”

武帝哼了一聲,道:“胃口還真不小。”尉遲鷹一笑道:“皇上望安,其實江北、淮南之地又算得什麼?就算暫時將這些地方給他們,也不過是寄存在他們那兒罷了。皇上何時想要,隻要給臣十萬精兵,臣立時便為皇上拿過來。”

武帝哈哈大笑道:“小鷹,你這話可說得太大了。”尉遲鷹微笑道:“皇上,非是臣誇口,此番出使,臣早在暗中觀察南陳軍備,據臣親眼所見,南陳兵備鬆懈,將驕士惰,不難擊破。”

武帝神色一肅,道:“有何為據?”尉遲鷹便將南陳侍中尉遲縉與已結拜欲求一紙赦書之事說了,最後又道:“尉遲縉在江南官居侍中,官可謂不低,自然熟知國勢,他既作此推斷,絕非空穴來風。”

武帝默默聽完,歎道:“江南並非無人,奈何其主不能用之,此誠我大周之福也。這尉遲縉倒也是個人材,可惜骨氣稍欠缺。他要的一紙赦書,朕可以給他。另外,你可以轉告他,若願為我大周效力,則朕一統江南之日,便也是他加官晉爵之時。”尉遲鷹道:“臣代尉遲縉先謝過皇上!”

武帝揮手笑道:“好了好了,這次迎親,千裏迢迢,也難為你了。這幾日無事,便在家中好好休息。過幾日朕大婚,你便想休息,隻怕也不可得了。”尉遲鷹也不禁笑了,道:“謝皇上關懷。”退了下去。

次日一早,尉遲鷹又來到皇宮。武帝雖吩咐他休息,但尉遲鷹職責所限,注定無法安心休息,反而心中更加牽掛,生恐在大喜之日若發生什麼意外,可不是鬧著玩的。不如索性入宮巡視一下,檢查一下皇城警衛。

此刻天色尚早,淡淡的晨霧籠罩著天際,灰蒙蒙的一片,沿途巡邏的侍衛見到副總管前來巡視,紛紛致意。尉遲鷹淡淡地點點頭,毫無目的走著,任憑思緒在這清晨的涼意中遊移。

但他的思緒卻無法集中,一半是因為繁忙的軍務,使他少有閑暇來享受這片刻的寧靜,另一半則是因為他那半是天生,半是後天所磨煉而出的對四周敏銳的觀察力,時刻都在留意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