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回:下)蕭峰點醒嶽鵬舉 阿紫得救眾武林(2 / 3)

“嗯……本王以為可行,不知其他愛卿以為如何?”趙構故作深思熟慮,然後向其他幾人問道。對於宗老元帥的謀略,劉浩、汪伯顏洞悉,黃潛善隨不甚懂,但他想到宗老元帥老臣謀國,必有深意,遂與劉浩等人答道:“臣等以為,宗老元帥智勇過人,謀略精當,我等讚同!”

確實,宗澤作出這樣的謀略,自然有他的深意,目前,金兵尚未完全退出大宋,西邊有完顏宗輔的十五萬人馬且戰且退,金兀術率領的兵馬仍然固守在金宋邊界,汴梁周邊還有留守的金兵。更何況,宗澤聽說,二帝被擄後,完顏吳乞買下詔,封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如果張邦昌真心投靠金人,那麼,張邦昌的傀儡軍,加上金兵留守部隊,必然成為相州兵馬大元帥府的心腹之敵,讓韓世忠固守曹州,打通大名,這樣可以讓相州、曹州、大名形成三角,震懾汴京的張邦昌。

“好!劉將軍,本王命你派遣踏白軍前往大名李固渡探察敵情,然後,出兵大名,打通我軍後方,適時出兵北上,迎請二帝。”趙構手持金坯令箭道。“臣劉浩謹遵大元帥號令!”劉浩躬身上前,接過令牌。

劉浩回到前軍大帳,思慮再三,決定將這個任務交給嶽飛,他認為,此次打通大名至關重要,自己手下雖有偏將軍,但無法與嶽飛相比,金兵一路撤退,一路留下人馬壓陣,目的很明顯,就是防止宋軍偷襲,而留下的將軍必然有過人之處,絕非自己的偏將軍所能敵,一旦派去的踏白軍遭遇不測,對剛剛組建大軍的士氣必遭影響,故而,他猶豫再三,還是讓嶽飛前往。

嶽飛接到劉浩的命令後,披掛整齊,領著湯懷王貴張顯三人,另外摔二十名踏白軍前往大名李固渡探察敵情。李固渡離大名府有百裏之遙,反而與相州相距甚近,二十四人騎上馬,不消半日,他們已經來到李固地界,時日尚早,嶽飛領張顯前往李固金兵大營,湯懷領十人迎李固渡往上探察,王貴領十人迎李固渡下遊探察。

很快,嶽飛來到金兵大營,隻見金兵大營約駐紮一萬人馬,雖然是撤退的金兵,可大營駐紮的井然有序,營門、木柵欄、陷馬坑、弓弩埋伏等頗有章法。嶽飛與張顯沒有貿然近前,躲在遠處清點帳篷,估算著駐紮的人馬。

這時,嶽飛對張顯道:“五弟,你在這裏守著馬匹,我去抓個‘舌頭’來問一問,他們究竟是誰的手下?守將是誰?”張顯答應一聲,牽過嶽飛的馬韁繩,嶽飛在馬上一個“隨風落絮”,幾個起落,無聲無息地來到金兵大營。此時,天色暗淡下來,他來到一處營帳,從裏麵飄出飯菜的香味,估計是金兵做飯的地方。

說來也巧,隻見一個金兵匆匆忙忙向帳篷後麵跑去,一邊跑,一邊解褲子,嶽飛知道,這名金兵是內急,一個“乳燕歸巢”,整個人像一片樹葉落在帳篷頂上,待金兵“唏噓”完畢,嶽飛一個“落葉隨風”,飄到金兵身旁,未等金兵作出任何反應,一個“妙手穿針”,電光石火般將金兵點倒,然後拖到黑暗之處,抽出湛盧寶劍架在金兵的脖子上,問道:“快說!你們這裏駐紮了多少人馬?主將是誰?”

金兵如同展砧上之肉,慌忙道:“將爺,不要殺我,我說,我們是大王子完顏宗望的手下,這裏有五千人馬,主將是浦察鶻拔魯。”一聽金兵的話,嶽飛嚴厲道:“你在撒謊,我看你這裏的營帳,起碼有一萬人馬,為什麼說隻有五千人馬?”金兵一看嶽飛動怒,連忙言道:“軍爺饒命!這裏隻有五千人馬,駐紮這些營帳,都是疑兵,就是怕宋軍的踏白使前來探察,小的不敢騙你。”

“好吧!我暫且將你放在地窖裏,就看你的造化了,待宋軍攻破營帳,再來放你。”說完,嶽飛伸手點了金兵的死穴,然後將他藏在一個廢棄的地窖裏,飄身退出金營。

嶽飛來到張顯身邊,接過馬韁繩,翻身上馬,對張顯道:“五弟,我打探清楚了,這是金國大王子沾罕(完顏宗望)留下的後續部隊,主將是拉罕的副將叫蒲察鶻拔魯,如今隻有五千人馬,建造這麼多帳篷,為的是疑兵之計。走,我們到上遊看看去!”說完,兩人迎著李固渡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