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回:下)暗施計官逼民反 納賢良占山為王(2 / 3)

牛皋看看眾人,見大家都沒主意,憋著一口氣說道:“離開癩蟾山。”

董先等五人皆愕然地問道:“離開癩蟾山?”

牛皋答道:“對。雖然你們在這裏經營多年,但是,這裏不是個好地方,既無山高林密,又無險關可守,二哥俺知道,離此不遠,相州西南有一座山叫薛公山,俺與嶽大哥上汴梁走過,這裏山高林密,山山相連,山上有泉水,山穀可種田,這裏是相州通往京城的必經之路,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樹大旗,招人馬也比癩蟾山容易得多,不知兄弟意下如何?”

石泉聽了牛皋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吉青聽了牛皋的話非常讚同,因為,離開癩蟾山,重打鑼重開張,大家平起平坐,自己和石泉就不再有被招納的嫌疑。良新、董先也覺得牛皋的話是明智之舉,但他還要看大多數人的意願。

趙義第一個提出反對,不同意離開癩蟾山,理由是他們在癩蟾山經營多年,現在要打碎壇壇罐罐一走了之,跟隨自己的幾百弟兄如何個想法。

董先把眼一瞪道:“六弟,有什麼舍不得的,到那裏我們可以重建。二哥說的有道理,我們還是聽二哥的。”

“不行,要走你們走,反正我趙義不離開,如果你們還認我這個兄弟,你們在薛公山幹,我在癩蟾山幹,咱們遙相呼應,真到兄弟活不下去了,各位哥哥能給我一個容身的地方即可。假如你們那裏呆不下去,到什麼時候,我趙義都歡迎你們回來。”趙義堅定地說道。

“好,兄弟,這是你自己選擇的,今後吃了虧,可別說三哥沒提醒你。”董先說道。其實,趙義說的話,也正是董先想要聽到的,他怕自己和牛皋等人到薛公山之後,在那裏站不住腳,到時無顏回癩蟾山見趙義,既然趙義這樣說,也算公平合理。

就這樣,兄弟六人商量好,趙義領十幾個不願離開癩蟾山的弟兄繼續留下,牛皋領其他弟兄分五批離開癩蟾山,目的很明確,就是不想樹大招風,讓官府知道後攔路截殺,要是那樣,那才叫“虎落平原被犬欺”。因為牛皋熟悉薛公山地形為第一批,吉青領百十號人為第二批,良新領人為第三批,石泉領人為第四批,董先是最後一批。

其實,牛皋的這個想法是正確的,也救了癩蟾山的幾百號人,而趙義留在癩蟾山,後來被不顧江湖道義的杜叔五強行霸占,要不是手下十幾個親信私自放走趙義,他差點兒死在雙錘將杜叔五手裏;杜叔五在癩蟾山燒殺*,無惡不作,嶽飛招降不成,用瀝泉神槍將他挑落馬下,一命嗚呼,奔赴黃泉,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牛皋等人在薛公山築山寨,修壕塹,把山寨修築的如同銅牆鐵壁。薛公山山壁陡峭,樹高林密,背後山山相連,溝壑縱橫。攻,可以坐收漁利;守,可以自耕其田,確實是一個萬無一失的好地方。由於薛公山是通衢要道,來來往往的商旅、官差、富賈絡繹不絕,隻要交了買路錢,一律通行,讓牛皋等人的小日子過的比太陽還紅。

這一日,山下嘍囉跑進聚義廳:“報!啟稟各位大王,大金使臣攜五萬兩白銀前來拜山,請各位大王定奪?”

正在啃牛排的牛皋,好懸沒把牛排吞進肚子,站起身嚷道:“好大的出手,二爺俺倒要看看是什麼貨色。”說完,與董先、吉青、良新、石泉五人一同來到山下。

隻見由北往南的山道上停著一抬大轎,轎前站著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媒婆,隻見老媒婆搔首弄姿道:“喲!那位是山大王啊?我們大金國的使臣要去往東京汴梁,路過寶山,送上我們全部的路費,不成敬意,請笑納。”

牛皋一聽,提馬上前道:“俺就是薛公山當家的,五萬兩白銀不要說笑納,就是哭納,俺也要。”

“喲!這位大王真有趣,送銀子還有哭納的?我看大王威風凜凜,相貌堂堂,趕明個我老人家給你在大金國說房媳婦,到時候,美死你。”

牛皋一看這個老太太,那裏像金國的使臣,簡直就像一位踢破門檻的老媒婆。再說了,伸手不打笑臉人,見到人家把白花花的銀子送到自己眼前,也沒有為難她們,就放她們過去了。

這一過去,卻為薛公山招來了麻煩,金國使臣在宋徽宗麵前告禦狀,說他們帶來大金國的許多奇珍異寶,想進獻給皇帝,不成想,路過薛公山時,被山上的響馬搶劫一空,要不是再三告饒,好懸連命都沒了。宋徽宗一聽,氣不打一處來,立刻下旨,急招遠在鹹陽、年紀老邁的童貫摔五萬人馬,剿滅薛公山上的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