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回:下)此銀兒非彼鶯兒貌似神更似 此義父非彼義父相見(2 / 3)

差官掂了掂手中的碎銀子不情願地離開,一邊走,一邊嘟囔:“什麼人啊!明明派自己的老家人前去行便利,還在這裏賊喊捉賊,真是既當婊子,還想立牌坊。”

李春被惹的一肚子氣生,差官前腳剛走,李春父親後腳進棧,父親的到來,讓李春一下子明白許多,他恨不能有個地洞立刻鑽進去,想死的心都有,第一次咆哮地喝問自己父親,是不是做了見不得人的勾當。

本來滿心歡喜的父親,被李春的舉動弄的目瞪口呆,見兒子如此盛怒,隻得照實說了,我隻想讓你高中不假,但絕沒有頂替嶽相公的意思,如今事已至此,為父不得願也。李春繼續咆哮著將朝服扔得滿地,拖著嶽和要到貢院去理論,要將末甲還給嶽和,就算雙雙落第也在所不惜。

嶽和趕緊關上客棧的門對李春言道:“兄弟,你我無論誰中都應該值得慶幸,兄弟何必為此羞憤難當呢?你剛才還在這裏鼓勵為兄,此刻卻又打了退堂鼓。即便家叔不使便利,其他人也會使便利,末甲仍然沒有為兄的份,你能為官,總算讓為兄看到一點希望。”

老淚縱橫的父親也對兒子勸道:“我與你娘親行將就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如今我家財當盡,已經沒有退路了。是為父對不起嶽相公,從今往後,為父足不出戶,老死家中,為自己的齷齪之舉懺悔一生。”嶽和安慰老人,勸說李春,好說歹說才逐漸平複李春心頭的怒氣,由於是三甲末名,李春被放江南祁地做縣令。

赴縣令任上不久,家父將未過門的媳婦送到祁地完婚,這個媳婦就是嶽飛前妻鶯兒的雙胞胎姨媽。嫁給李春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數十年沒有回過娘家,她也像鶯兒母親一樣多災多病,結婚多年後,沒有為李春生下一男半女,聽說立崖寺的小願地藏菩薩挺靈驗,就與李春一道前去許願,好人終有好報,好願終有好還,許願半年後,婦人身懷有孕。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大半年後,婦人生下一個女兒,李春兩口子喜不自禁,婦人趕緊讓李春為女兒起名字,李春想到自己曾與嶽和結拜一場,如今也不知道嶽和兄生男生女,父親當年的舉動讓他抱憾終身,故此,他為女兒起個小名叫銀兒,意思是說自己冒名頂替都是銀子惹的禍,女兒的大名叫李淑貞,希望她將來嫁於嶽和兄之子,一定要賢淑貞潔,還父親一個美好的心願。

至於嶽和後來如何,他毫不知情,確實因為他自責心理太重,一直對嶽和抱著負咎之心,不好意思給嶽和寫信,嶽和也不敢寫信勾起李春心中的不安。

就這樣,兩人三十年未曾謀麵,嶽和回到家鄉後,拾起家傳的做豆腐手藝,艱難度日,在沒有故去前,也時常跟自己夫人姚氏提及與李春的情感,並告訴夫人,若是李春回鄉省親,一定要好好招待一番,李春負疚太多,總要有冰釋的時候,他希望這一輩子的情感能在下一代身上延續。

可是,等待多年,李春放棄升遷、省親的機會,他覺得自己的才華無法與嶽和兄相比,能當好一縣之縣令,已經是自己最大的功德,隻要一心一意為百姓當好父母官,不負嶽和兄對自己的期待,也就滿足了。

等到女兒到了二八年齡,李春一心想將女兒送回家鄉,看望義兄;若是義兄有子,一定將女兒許配給義兄之子,沒成想,刮地虎方魁占住臥虎嶺,李春不敢輕舉妄動,生怕將女兒送入虎口。一耽誤又是一年,如今女兒已經十七,正是待嫁的年齡,李春一直愁眉不展,恰在此時,婦人又重病臥床,讓李春感到雪上加霜。

立崖寺開壇祭法,女兒要為娘親祈禱許願,不巧趕上方魁下山,一眼就看中女兒的美麗,想搶到山上做壓寨夫人,聽了家人的報告,李春簡直就像瘋了一樣,拿著衙板第一個衝上山來,此時,正好與嶽飛相遇。

有了這番淵源,嶽飛的到來,對李春來說無異於上天給自己送來了乘龍快婿,酒席一結束,他就將悟澄大師拉到一邊,說出自己的心意,畢竟,女兒嫁人要有媒妁之言,自己總不能直接對嶽飛說出自己的心意,儒家的禮義廉恥他還是要顧及的,這才有悟澄大師做媒,李縣令嫁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