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新的使命(2 / 2)

金門戰役十天之後,在土地的田埂邊跪著一個解放軍戰士,“頭從田埂上伸出來,端著一支步槍,作瞄準狀。敵人臥倒,喊話,許久,戰士紋絲不動。敵人小心翼翼地過去,才發現那解放軍士兵早已死去多時,隻是戰鬥姿勢不倒,屍體已有味了”。

共有13名團職幹部參戰,犧牲3人,自殺1人,被俘7人,失蹤1人。其中2人遣返回大陸,這2人均被判刑五年。

參戰部隊還有37名營職幹部,犧牲7人,自殺2人,被俘26人,失蹤2人。其中6人遣返回大陸。

伏牛的腳步依然沉重,透過彌漫的薄霧遙望金門,似乎能夠看到由於金門和廈門人民之間可以自由通行而帶來的福祉。

伏牛禁不住想到朋友介紹的,金門島上有一個很大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標語,暫時不說“三民主義”能不能統一中國,隻要島上的人民不分裂要統一這就是好的,而他們在行動上卻將五星紅旗插滿全島,民意是什麼?民意在哪?就在金門島上到處可見的五星紅旗上。

“三民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出來的,既然是革命的先行者,那提出的理論肯定是不夠完善的,也是不夠成熟的,未來的統一隻能是“一國兩製”或者“一國一製”,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

在積弱貧窮的中國,我們隻能是東亞病夫,隻有國家的強大,才能有個人實現夢想的機會。個人的夢想必須要與民族複興的方向一致起來,如果出現了偏差,肯定就會被曆史拋棄或者被曆史的車輪碾碎。

台灣、澎湖、金門等島嶼的回歸,是曆史的必然。

但是,回顧曆史,台灣的每一次回歸都不是談回來的。

看看世界各地,通過談判合並到一起的國家和地區,都存在這一那樣的裂痕,甚至時不時的鬧獨立。

伏牛我始終相信談回來的東西,永遠沒有打回來的東西牢靠。

隻有打回來,才能實現兩岸民眾的充分融合,隻有民眾的充分融合,才能牢固祖國意識,破除島嶼意識,民族之間才不能出現裂痕,才能避免各種不必要發展矛盾。

再一次想起,通過談判解決的我國其他地方領土,總有不和諧的聲音,讓整個民族的臉都丟到了全世界。

遙望金門,真的希望曆史和人民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讓這個飽經磨難的民族少一次生靈塗炭,收獲穩穩的幸福。

天黑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太陽的升起也是擋不住的事情,人在這愛也愛不夠的人間短暫的停留之後,必將回歸自然,回歸宇宙,轉化成各種元素甚至能量。但是,為了民族的未來而做出最大貢獻、最大奉獻的人,必將在曆史中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