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紅顏再相逢 助君通仕途(2 / 2)

此刻,會議主持人、縣委洪副書記,當即站麥克風前大聲宣布說:“下邊請縣委派駐太陽鎮孟家坳扶貧點,扶貧隊員鍾景良作大會發言。他發言的題目是:“《拓寬扶貧思路,精神物質俱富》——由太陽鎮孟家坳村精神扶貧中所想到的”。大家熱烈歡迎。”隨著熱烈的掌聲,鍾景良當即站到麥克風前,就要開始正式發言,但人們注意到,他手中並未拿講稿,但其近40分鍾,近萬字的即興發言,竟同發在他們手中,打印好的講稿及乎隻字不差。

大街上的廣播喇吧裏,亦樣響著鄭壬君發言的聲音。這是鍾景良自己,正應邀去賓館陪從省城來的故人——紅顏知己郝書韻的路上------

當鍾景良從縣會場到縣委賓館仍邊走邊想:這從省城來的嘉賓究竟會是誰呢?是昔日的大學同窗,老師,抑或是當年在市檔案館的同事?但他屈指算來,凡經常有聯係的不過就那麼幾個人,且多是在業界的人,不可能同地方黨政部門有什麼掛葛。且聽龔科長說:這人還是市縣領導的上級;難道還是那位在關鍵時刻慧眼識珠,救了自己一駕,指名要自己發言稿的,那位省委副書記的秘書嗎?

但對方究是男士還是女士?他(或她)不惜得罪縣裏權貴,公開指明重視自己,是真正識馬的伯樂,為愛護人才才出麵保自己的(這樣的好領導現今可不多了,亦算真是難能可貴呢!)? 還是原來就同俺有過什麼掛葛,亦“是親三分向”;有好事自當照顧自己的親朋厚友;這是當今社會雖人人口頭上反對,卻內心中向往;沒有機會便罷,有了機會豈肯輕易放過?若看重俺的當真是原來熟關係倒也不錯;雖會擔點“開後門”的嫌疑,但按現今社會,多數人都慣用勢力對人的角度看,還畢竟利大於弊嘛!

嗨,俺自己在路上胡亂瞎猜什麼哩?這不就是往賓去嗎?到那兒一見麵不就什麼都清楚了-----可當鍾景良聽前麵人群熙嚷聲,猛一抬頭,再想從周邊躲時,卻已經晚了。原來他此刻也遭遇到了,原前僅在電視上看到過的,領導或社會名人遭新聞媒體記者包圍,說是正麵采訪,實則淨提些亂七八糟東西;似乎他們對正事本不感興趣,卻唯喜“淘”人家的隱私。這點今天去會場的路上,龔科長就提前警示過自己;可到底還是被自己不幸遭遇。都怪自己剛才一時大意:心想會場離賓館就憑近點距離,另搭車卻多此一舉;卻未料正因在街上步行,早被嗅覺敏感的記者們尾隨了上來。現時後悔早已晚了,那就審時度勢權變應對吧!

“鍾景良先生,我是市電視台記者辛朋。”一搶到前邊的男記者首先發問道。“俺想準問一下:你上午在縣扶貧大會上,被費書記推崇為壓軸的重磅級發言稿,寫得論點鮮明,論據充分,邏輯縝密,語言犀利;不失為一篇好文章;但究是你為應付大會,獨自在屋裏杜撰啊,還是來自於扶貧工作實踐啊?”

“嗨,這還值得懷疑?當然是來自於俺和同伴,數月間在扶貧點的工作實踐嘛!”鍾景良當即反駁過去說。“不信你可親去,城南距縣城60華裏的太陽鎮,孟家坳村實地調查一下嘛。”

“俺是市《生活周刊》記者駱旋。”另一年輕女記者,硬擠到前邊,卻好奇地問。“請問鍾景良先生:您在發言中所指,‘精神扶貧’中的‘生理扶貧’,具體什麼內容?也是你具體實踐過的嗎?”

“這位女士,若對這類問題感興趣的話,可以重新翻翻俺的發言稿;那上麵都具體談的有。”鍾景良仍不卑不亢地坦然回答說。“至於你問到‘生理扶貧’,俺是否親自實踐過?這個問題俺拒絕回答;因這牽涉人的隱私;新《憲法》就明確規定保護公民隱私嘛。”

“鍾景良先生------”“鍾景良先生------”正當還有其他記者還欲爭著發問時,龔科長及時出現在現場救駕。

“記者先生們,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龔科長揮手大聲說。“天都這般時候了,賓館的飯菜也早準備好了。大家都即時去餐廳用餐吧。吃飽了飯有精神了再繼續提問吧。”邊說邊將鄭壬君硬拽出了記者的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