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高民辦高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思考(2 / 2)

在會計專業課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可以使教師既注重理論教學環節,更注重實踐教學環節。以會計案例情節為線索,讓學生充當其中的“角色”,變被動的聽課過程為積極思索和主動實踐的過程,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民辦高校會計專業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提供精於操作的應用型人才,構建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雙師”教學團隊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會計專業教師應當善於將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把知識和待解決的任務相結合,授課過程才能形象生動,使學生既能理解理論知識,更能在實踐操作中熟練運用。目前,大多數院校(特別是民辦高校)會計專業教師層次參差不齊,有的教師理論教學功底欠缺,有的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經驗,教學質量很難得到保證。會計專業教師隊伍應適應教學的需求,在加強理論研究的同時,更應注重實踐能力與業務水平的提高。對於理論教學功底缺乏的教師,可指定教學專家形成“幫帶”對子,提高理論教學能力;對於缺乏實踐教學的教師,可以安排教師到有關部門、公司、企業掛職鍛煉,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同時,可以聘請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在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專家兼職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教師,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建立和形成“雙師素質”教師持續培養機製,不斷提高“雙師素質”教師的數量和質量。

4、加強實踐場所的建設

會計專業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會計的基本理論知識,更要訓練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會計實踐工作中,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會計專業實訓室就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目前,很多學校手工模擬實訓室和電算化實訓室是分開的,手工模擬實訓室利用率不高,幾乎成了擺設,電算化實訓室和機房沒什麼區別,學生更不理解手工賬和電算化信息係統之間的聯係與區別。因此,會計專業實訓室應該是集多媒體教學係統、電算化信息係統、手工實訓全套資料於一體的綜合實訓室,既要有模擬的企業外部協作單位(如銀行、稅務、海關、工商、企業、客戶等),又要有結構清晰的內部各種職能部門及會計各個工作崗位。比如:分設製單、複核、出納、記賬、會計主管等崗位,通過手工實訓讓學生熟悉賬務處理的程序,然後再通過財務軟件用友或者金蝶軟件來驗證結果。通過實訓,讓學生體會到電算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通過手工賬的學習可以更好的掌握會計理論,更好的理解電算化的操作原理。

另外,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也是落實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必備條件之一,實習教學基地的條件直接影響實踐教學質量。近年來,由於實習單位不足,安排實習人數極為有限,會計專業學生的校外實習大都處於一種走過場的形式,校外實習沒有取得實質效果。為此,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爭取社會和企業的大力支持,按照校企“雙贏”的理念,多途徑、多形式地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政府也應在政策上支持高校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通過校內、校外的實訓,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職業認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識不斷更新,技術不斷更新,賦予崗位職能不斷改變,隻讓學生掌握現時的職業技能和知識是不夠的,必須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訓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使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斷地適應企業及社會的要求。因此,作為民辦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必須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麵,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提高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培養適用於社會的應用型會計行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梁方正. 當前高校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會計之友,2007.10.

[2] 楊平波. 如何加強會計學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管理[J].財會月刊,2009.29.

[3] 王雲萍. 認識論視角下的會計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會計之友,2010.02.

[4] 劉芳. 高職院校會計綜合實訓室建設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2.

[5] 覃誌偉. 會計手工賬務處理與電算化賬務處理同步實訓的重要性[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2.

【作者簡介】

白雲(1979-)女,山西省長治市人,助教,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