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後期三國功勞最大的將領—鄧艾他是屬於大器晚成型的那一類高技能人才,也是繼司馬懿之後魏國(或者應該說是司馬王國)功勞最顯赫的高級將領,他智勇兼備,膽略過人,代表作就是冒險巧度陰平天險(誰也想不到他會出這麼個麼蛾子),穿越崇山峻嶺直抵成都,在隻遇到諸葛瞻的輕微抵抗之後,便令西蜀劉禪屈膝投降,迅速導致了蜀國的覆滅。鄧艾憑借他非凡的膽略和傑出的才能,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使三國格局向著統一的方向快速發展下去。
鄧艾的出現,注定要成為薑維的克星,最強而有力的英雄敵手。記得夏侯霸到薑維那裏投降時曾爆猛料說,現在魏國有兩個新人,如果讓他們領兵打仗,日後必為蜀國大患,一個是鍾會,另一個就是鄧艾。當時薑維不以為意,覺得他們尚未成名,不構成威脅,可後來卻吃盡這二人的苦頭。鄧艾初次登場,就幫助司馬師平定淮南之亂,作了一個精彩的亮相,從此這人就使得薑維麻煩不斷,直到抄薑維的後路,奇襲了成都,迫使薑維向司馬集團作出了詐降的選擇,隻是薑維所做的一切已於事無補,盡管薑維利用鍾會、鄧艾之間的不和施展反間計,治了鄧艾的罪,但最終看來薑維還是敗在了鄧艾的手下,因為正是由於鄧艾奪取了西川,才導致薑維想出詐降的險招,直至薑維回天無力自殺報國。
隻可惜勝利衝昏了鄧艾的頭腦,襲擊益州得手後,使他產生了要做西川之主的想法,加上同事鍾會因為妒忌而上書誣陷他謀反,取川功臣旦夕之間竟然變成了階下囚,最後又離奇地遭到殺害,功臣變罪人隻有一步之差,世事無常、自取滅亡乃至如此。
201*最能反映出鍾會智慧過人的地方—聲東擊西征蜀、高瞻遠矚伐吳卻說鍾會接受了鎮西將軍的帥印,準備起兵討伐蜀國,因害怕泄漏軍機,就以伐吳的名義,令管轄的各處州郡大造戰船,又派人到海邊征集海船,造成一種攻吳的假象。司馬昭不解其意,就問他:“你從旱路攻取西川,造船有什麼用呢?”鍾會說:“蜀國如果聽說我軍要大舉進攻,一定會向吳求救。所以我先製造聲勢,假裝伐吳的樣子,那吳國必不敢輕舉妄動。用不了一年蜀國可破,那時船已經造好,再去收吳,不是很順手嗎?”司馬昭非常高興,依照他所說的,一邊製造戰船,一邊選擇吉日出師。鍾會這招敲山震虎、聲東擊西的策略,既製約了孫、劉聯手抵禦中原的打算,又有出其不意迅速攻擊西蜀的作用,還為討伐東吳做好了準備,一石三鳥,可見鍾會深謀遠慮的可怕之處,相比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案例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時候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是天生的,從小就具有天才的本質,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鍾會就符合這樣的條件。鍾會七歲的時候,和他八歲的哥哥去覲見魏帝曹丕,他哥哥因為年幼,見了皇帝十分緊張,嚇得汗流滿麵。曹丕問他為什麼出這麼多汗,鍾會的哥哥引用古言說:“戰戰兢兢,汗出如漿。”皇帝又問鍾會:“小同學,你為什麼不出汗呢?”鍾會小腦子一轉,馬上說:“戰戰栗栗,汗不敢出。”曹丕感到很驚奇,這小家夥還真調皮唻,反應得咋就這麼快恁,而且又很幽默,有前途,我喜歡。鍾會小小年紀在皇帝麵前雖是童言無忌,但頑皮裏麵見聰明,滑頭之中顯才能,甚至連司馬懿都為他的才智而感到驚異。等到年紀再大一點,鍾會更是喜讀兵書,深明韜略,果然成為了一名有智識的輕年傑出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