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魏征、趙淩他們並沒有打算現在就把這套規製捧到劉子秋麵前,畢竟現在最重要的大事是國家的掄才大典。可是劉子秋回到洛陽,布置好遼西方麵的戰事以後,便讓禮部擇個吉日,打算冊封謝沐雨為雨妃。雖然這一路上,謝沐雨都跟在劉子秋身邊,但他們兩個並沒有正式成親。對於謝沐雨,劉子秋多少還是有一點愧疚。畢竟一個漂亮的姑娘能夠做到自斷青絲的地步,那需要多大的勇氣。而這一切的根源,卻是他拿了人家的庚帖居然沒有當回事。為了補償,他想給謝沐雨辦一場風風光光的婚禮,也隻有到那時,他才會讓謝沐雨真正成為他的女人。
可正是劉子秋的這個打算,讓魏征等人醒悟過來,不能再由著劉子秋胡亂決定娘娘們的封號,所以才把那套規製擺到了劉子秋麵前。
要說這些內閣大臣還真是難纏。聽了高秀兒的話,劉子秋也不禁有些無奈:“不管怎麼說,我是不會妥協的。早知道這樣,我還不如把你在上林十六院中的那些姐妹,也省得他們又讓我去采選秀女,擾亂百姓。”
“這一回可不會擾亂百姓,那些秀女都必須是官宦和世家的姑娘。”高秀兒顯然對規製比劉子秋更加熟悉,畢竟她是皇後,負有總領後宮之職。說完這句話,她很快又笑了起來:“其實我也有兩個好姐妹一直呆在宮裏,要不你先選了她們?”
這句話半開玩笑半認真,劉子秋卻搖了搖頭:“你說的是謝湘紋和袁紫煙兩位姑娘吧。等這次科舉考試結束,選兩個青年才俊把她們嫁了吧。”
高秀兒一雙美眸朝著劉子秋瞄了一眼,說道:“紫煙妹妹最擅觀星,可是說了和你有緣呢。恐怕要她嫁人,難噢。”
在綺陰院的時候,她們確實跟高秀兒關係最好。既然她們自願留下,高秀兒也不好拒絕。至於袁紫煙總是說什麼天意、緣分、星象之類,高秀兒根本就不相信。因為在綺陰院的時候,袁紫煙也說什麼命中注定,結果她們三人誰也沒有得到楊廣的寵幸,這就說明袁紫煙的算命之術根本不靈。
……
當然,冊封大典的事情還不會太多地牽扯劉子秋的精力,反正在他眼裏,謝沐雨也才十五歲而已,有的是時間可以等下去,他的重點還是放在了掄才大典上。十月十六日,籌劃多時的大漢王朝第一屆科舉考試在東都洛陽正式舉行。整個科舉考試持續三天時間,考生多達三萬餘人,百裏挑一,競爭極其激烈。尤其對許多寒門學子來說,這種進入官場的機會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整個考試,文科涉及到經史子集的許多知識,另外還要完成一篇策論。武科相對簡單一些,主要考察兵書戰策,另外就是演練武藝。不過,武科原本安排有比武一節,考慮到有一定的生命危險,而且太過血腥,被劉子秋撤銷了。這也是整個科舉過程中,劉子秋提出的唯一一項建議。畢竟武科是為軍隊選拔人才,而各級將領大多是由軍隊係統自身培養出來的,開設武科隻是劉子秋的一個嚐試。工科則更簡單了,由朝廷提供材料,誰製出的作品最好,誰就算通過了考試。
三天以後,便是緊張地評卷,無數的考生都焦急地等待著考試結果的頒布。而工科的結果卻不需要等待,當場就予以了公布,六名最終通過的考生披紅掛彩,鳴鑼開道,在洛陽城的大街小巷巡遊。誇街結束以後,這些考生都將直接進入工部,並不會進入太學院。不過,對於這六名考生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榮譽了。畢竟他們原來都隻是地位卑下的工匠。
因為大多數人參加的都是文科考試,而事先又沒有經過縣試、郡試的淘汰,導致試卷堆積如山,魏征等人忙碌了整整半個月,方才批閱完畢。即便他們竭盡全力,也難免有所疏漏。這也是因為第一次沒有經驗,以後肯定會好很多,而且加上縣試和郡試的把關,最終參加這場科舉的人數也會大減。
當通過文科考試的三百六十名考生和通過武科考試的十六名考生的姓名張榜貼在皇城門外時,整個洛陽城都沸騰了。不僅那些考生,就連許多百姓都如潮水般擠了過去,他們都想知道,大漢王朝第一屆科舉考試的狀元究竟會花落誰家。